“這位是彖法師,”麹文泰向玄奘先容道,“暮年曾經留學長安,善知法相,乃是我高昌國中可貴的高僧。”
“可我們想吃肉,”小王子麹智湛急道,“我記得當年皈依時,師父說過,居士是能夠吃三淨肉的。”
玄奘道:“凡人來到人間,煩惱便已相隨,不管是帝王還是百姓,都冇有甚麼分歧。提及來,煩惱皆由心生,其本質都是一樣的。”
看來這高昌國雖有很多處所與漢地相通,卻也有著西域處所特性,飲食時男女共座,涓滴不知避諱,這也罷了,拜師受戒竟然也一窩蜂,不但不分男女,連輩分也不曉得排排。
“阿彌陀佛,”一聲衰老而又宏亮的佛號聲突然傳來,“法師之言差矣!”
“大王千萬不成!”統法師從速說道,“逼迫隻會令人對佛法心生惡感,隻怕大唐法師也不能同意吧?”
“我也要拜大師為師,”紜姝拉住父王的手,撒嬌地說道,“父王,讓紜姝同兩位哥哥一起受菩薩戒吧!”
“那隻是上座部佛教的修法,”玄奘道,“當上座部的行者們為修惑、斷惑而取涅槃之時,大乘菩薩卻甘心投入惑中,為濟度眾生,好處有情,甘心不竭煩惱。是以在菩薩看來,煩惱恰是菩提。菩薩在煩惱中熬煉聰明、廣發悲心,以濟眾生。”
統法師不覺得然地搖點頭:“法師這麼說,可有聖言量來做證明嗎?”
比如此時,如果隻命皇宮以內戒肉,那絕對是件功德無量之事,後妃公主等人看起來都同意,兩位王子固然愛吃肉,但隻要受了菩薩戒,就不難壓服。
“煩惱與菩提的賦性毫無二致,”玄奘接著說道,“迷於事理則成煩惱,悟於事理就化為菩提。”
“當然不是,”玄奘道,“隨順於煩惱天然不是菩提。隻要心不染著,能轉煩惱為聰明的纔是菩提。”
“不錯,”麹文泰歡暢地說道,“弟子已經安排禦廚,籌辦全素午齋,待授戒典禮結束,就用來扶養諸位大師,也為大唐法師拂塵。”
玄奘感覺難堪極了,恰好一時還找不出好的回絕來由。
“對極了!”麹文泰一拍大腿,“我也是聽很多人提及玄奘法師的大名,心中敬慕,才必然要將法師請到高昌相見的。現在看來,傳言公然不虛!”
“弟子真是戀慕法師,”麹文泰感慨地說道,“身處世外,便如清風明月普通,無煩無惱,無掛無牽。哪像弟子這般,每天淩晨一起來,就是一大堆煩惱的事情!”
“乖孫兒,來一起用齋吧。”太妃慈愛地號召兩位王子坐下。
聽到這裡,一旁的彖法師忍不住問道:“那就是說,還是必須先破煩惱、斷煩惱、舍煩惱,才氣夠求證菩提。法師是此意嗎?”
玄奘有些難堪,在他看來,皮相本來就是空的,至於衣服甚麼的就更空了。講經要人愛護,靠的是殊勝的佛法和周到的邏輯,豈可靠標緻華貴的衣裝?他實在不明白這些女人家,為何對穿著如此看重?
“嗯……也好。”麹文泰點頭道。
玄奘道:“佛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說:豪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學成菩提,愚學為存亡;如是不了知,斯由少學過。也就是說,煩惱隻是像水一樣的東西,有聰明的人因它而憬悟,無聰明的人因它而入存亡。就如同牛喝了水化為醍醐,而蛇喝了水則變成毒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