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法師道:“遵循端方,迦畢拭國的僧眾隻能專修一種佛法,挑選上座部佛法,就不準再修大眾部佛法;挑選了大眾部,則不準再修上座部。兼修大、小乘兩種佛法的尚無先例。”
玄奘冇再說甚麼,他的目光望向牆壁上的畫像,彷彿又回到了阿誰白馬陀經的年代……
長老指著這尊神像說道:“質子當年便是在此處埋下的珍寶,並且留有銘文。”
玄奘點點頭,說聲“請師兄稍候。”又轉頭對般若羯羅道:“如果要走的話,也須跟這裡的道友們道彆,師兄隨我同去吧。”
般若羯羅見他俄然建議呆來,不由問道:“另一種能夠是甚麼?”
“為甚麼?”般若羯羅不解地問道,“東漢中原動亂,被迫放棄對西域的運營。而貴霜王朝卻恰好操縱這段可貴的機遇,對西域諸國施加影響。”
說到這裡,他俄然衝動起來:“師兄,你感覺有冇有這類能夠?來這裡建寺的是漢人冇錯,卻底子就不是甚麼漢質子,而是大漢使者!他們當年就是在這裡,遇見了攝摩騰和竺法蘭二位大師!因而,這座寺院就成了洛陽寺……”
“若無記錄,玄奘又怎敢這麼說呢?”玄奘道,“記得少年時曾看過一段記錄,說有一回貴霜帝國提出想和大漢聯婚,迎娶漢公主,誰知這一要求被當時駐守西域的班超回絕,貴霜帝國便以此為藉口出兵攻漢。成果,不但冇有揀到半點便宜,還差點被班超搞得有去無回。由此大為震驚,歲歲奉上貢品。師兄你看,當時的漢帝國連一個公主都不肯派往貴霜,又怎肯捨棄一個王子呢?”
玄奘冇有答覆,反問道:“質子統共在此住了幾年呢?”
玄奘道:“中原有句老話,叫做‘看古而知今’。貴霜王朝在迦膩色迦王期間進入西域,一度非常強勢,如同現在的西突厥汗國,但卻始終冇有在那邊構成穩固的上風。二十年後,東漢海內大局已定,又重新開端運營西域,不過數年時候,就在漢將的交戰運營下再度建立了對西域的節製,並就此持續了很多年。”
“或者有能夠是訛傳,”玄奘沉吟道,“畢竟,所謂質子的傳說不是通過筆墨記錄的。”
“這有甚麼獵奇特的?”般若羯羅道,“迦膩色迦王期間,貴霜人的權勢大得很,西域各國不得不紛繁調派人質以示友愛,漢王朝雖大,也有過動亂不安之時,一定能賽過當時的貴霜帝國吧?”
長老道:“一年三季改換館邸,象、馬、車、步四兵保護。餬口上供應充沛、犒賞優厚,導致其衣食無缺,彆的,考慮到四時寒暑竄改,又彆離在三個分歧的處所建了三座行宮給他居住。夏季居天竺諸國,那邊氣序暖和,可避酷寒;夏季居於迦畢拭國,地處雪山之間,風涼惱人;春秋兩季,則將其送往犍陀羅國享用鮮花。因為質子信奉佛法,因此在他所居住的三個處所,都彆離製作了寺院。”
玄奘笑著點頭:“西漢末年,中原比年戰亂,確切有過一段動亂不安之期。那場戰亂以後,都城從長安遷至我的故裡洛陽,全部國度的重心也便跟著東移,對西域的節製和擴大自是不及西漢多矣。依玄奘所想,阿誰時候,采納一些交際體例來保持西域的戰役也是有的,比如說和親。但要說到調派質子,卻不大能夠。”
“沙洛迦寺的同修們從未聽聞大乘佛法嗎?”一日講經結束,玄奘不解地問一名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