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_第19章 正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世俗之為說者曰:“桀紂有天下,湯武篡而奪之。”

曰:如果,則必不得所求焉。凡人之鬥也,必以其惡之為說,非以其辱之為故也。今俳優、侏儒、狎徒詈侮而不鬥者,是豈钜知見侮之為不辱哉。但是不鬥者,不惡故也。古人或入其央瀆,竊其豬彘,則援劍戟而逐之,不避死傷。是豈以喪豬為辱也哉!但是不憚鬥者,惡之故也。雖以見侮為辱也,不惡則不鬥;雖知見侮為不辱,惡之則必鬥。但是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夫今子宋子不能解人之惡侮,而務說人以勿辱也,豈不過火矣哉!金舌弊口,猶將無益也。不知其無益,則不知;知其無益也,直以欺人,則不仁。不仁不知,辱莫大焉。將覺得無益於人,則與無益於人也,則得大辱而退耳!說莫病是矣。

曰:如果,則說必不可矣。以人之情為欲,此五綦者而不欲多,譬之,是猶以人之情為欲繁華而不欲貨也,好美而惡西施也。古之報酬之不然。以人之情為欲多而不欲寡,故賞以豐富而罰以殺損也。是百王之所同也。故上賢祿天下,次賢祿一國,下賢祿田邑,願愨之民完衣食。今子宋子以是之情為欲寡而不欲多也,但是先王以人之所不欲者賞,而以人之慾者罰邪?亂莫大焉。今子宋子嚴但是好說,聚人徒,立師學,成文典,但是說不免於乃至治為至亂也,豈不過火矣哉!

曰:“人之情,欲是已。”

是不然也:堯舜至天下之善教養者也。南麵而聽天下,生民之屬莫不振動從服以化順之。但是朱象獨不化,是非堯舜之過,朱象之罪也。堯舜者、天下之英也;朱象者、天下之嵬,一時之瑣也。當代俗之為說者,不怪朱象,而非堯舜,豈不過火矣哉!夫是之謂嵬說。羿蜂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不能以撥弓曲矢中微;王梁造父者、天下之善馭者也,不能以辟馬毀輿致遠。堯舜者、天下之善教養者也,不能使嵬瑣化。何世而無嵬?何時而無瑣?自太皞燧人莫不有也。故作者不祥,學者受其殃,非者有慶。詩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遝背憎,職競由人。”此之謂也。

世俗之為說者曰:“主道利周。”

是不然。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儀也。彼將聽唱而應,視儀而動;唱默則民無應也,儀隱則下無動也;不該不動,則高低無以相有也。如果,則與無上同也!不祥莫大焉。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則下治辨矣;上端誠,則下願愨矣;上公道,則下易直矣。治辨則易一,願愨則易使,易直則易知。易一則強,易使則功,易知則明,是治之所由生也。上週到,則下疑玄矣;上幽險,則下漸詐矣;上偏曲,則下比周矣。疑玄則難一,漸詐則難使,比周則難知。難一則不強,難使則不功,難知則不明,是亂之所由作也。故主道利明倒黴幽,利宣倒黴周。故主道明則下安,主道幽則下危。故下安則貴上,下危則賤上。故上易知,則下親上矣;上難知,則下畏上矣。下親上則上安,下畏上則上危。故主道莫惡乎難知,莫危乎使下畏己。傳曰:“惡之者眾則危。”書曰:“克明顯德。”詩曰:“明顯鄙人。”故先王明之,豈特玄之耳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