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_第20章 禮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三月之殯,何也?曰:大之也,重之也。而至隆也,而嫡親也,將行動之,遷徙之,離宮室而歸丘陵也,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故天子七月,諸侯蒲月,大夫三月,皆使其須足以容事,事足以容成,成足以容文,文足以容備,曲容備物之謂道矣。

故禮者養也。芻豢稻梁,五味調香,以是養口也;椒蘭芬苾,以是養鼻也;砥礪刻鏤,黼黻文章,以是養目也;鐘鼓管磬,琴瑟竽笙,以是養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幾筵,以是養體也。故禮者養也。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製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慾,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平於欲。二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故情貌之變,足以彆休咎,明貴賤親疏之節,期止矣。外是,奸也;雖難,君子賤之。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帶之,相高以毀瘠,是奸人之道,非禮義之文也,非孝子之情也,將以有為者也。故說豫、娩澤,憂戚、萃惡,是休咎憂愉之情發於色彩者也。歌謠、謷笑、抽泣、諦號,是休咎憂愉之情發於聲音者也。芻豢、稻梁、酒醴,餰鬻、魚肉、菽藿、酒漿,是休咎憂愉之情發於食飲者也。卑絻、黼黻、文織,資麤、衰絰、菲繐、菅屨,是休咎憂愉之情發於衣服者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幾筵,屬茨、倚廬、席薪、枕塊,是休咎憂愉之情發於居處者也。兩情者,人生固有端焉。若夫斷之繼之,博之淺之,益之損之,類之儘之,盛之美之,使本末終始,莫不順比,足覺得萬世則,則是禮也。非順孰修為之君子,莫之能知也。

禮者,謹於休咎不相厭者也。紸纊聽息之時,則夫忠臣孝子亦知其閔矣,但是殯斂之具,未有求也;垂涕驚駭,但是幸生之心未已,持生之事未輟也。卒矣,然後作具之。故雖備家必踰日然後能殯,三日而成服。然後告遠者出矣,備物者作矣。故殯久不過七旬日,速不損五旬日。是何也?曰:遠者可乃至矣,百求能夠得矣,百事能夠成矣;其忠至矣,其節大矣,其文備矣。然後月朝卜日,月夕卜宅,然後葬也。當是時也,其義止,誰得行之?其義行,誰得止之?故三月之葬,其貌以生設飾死者也,殆非直留死者以安生也,是致隆思慕之義也。

禮有三本:六合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六合,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凡禮,始乎梲,成乎文,終乎悅校。故至備,情文俱儘;其次,情文代勝;其下複情以歸大一也。六合以合,日月以明,四時以序,星鬥以行,江河以流,萬物以昌,好惡以節,喜怒以當,覺得下則順,覺得上則明,萬變穩定,貳之則喪也。禮豈不至矣哉!立隆覺得極,而天下莫之能損益也。本末相順,終始呼應,至文以有彆,至察以有說,天下從之者治,不從者亂,從之者安,不從者危,從之者存,不從者亡,小人不能測也。

祭者、誌意義慕之情也。愅詭唈僾而不能無時至焉。故交之歡樂和合之時,則夫忠臣孝子亦愅詭而有所至矣。彼其所至者,甚大動也;案屈然已,則其於誌意之情者惆然不嗛,其於禮節者闕然不具。故先王案為之立文,尊尊親親之義至矣。故曰:祭者、誌意義慕之情也。忠信愛敬之至矣,禮節文貌之盛矣,苟非賢人,莫之能知也。賢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覺得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覺得人道也,其在百姓覺得鬼事也。故鐘鼓管磬,琴瑟竽笙,韶夏護武,汋桓箾簡象,是君子之所覺得愅詭其所喜樂之文也。齊衰、苴杖、居廬、食粥、席薪、枕塊,是君子之所覺得愅詭其所哀思之文也。師旅有製,刑法有等,莫不稱罪,是君子之所覺得愅詭其所敦惡之文也。卜筮視日、齋戒、修塗、幾筵、饋薦、告祝,如或饗之。物取而皆祭之,如或嘗之。毋利舉爵,仆人有尊,如或觴之。賓出,仆人拜送,反換衣,即位而哭,如或去之。哀夫!敬夫!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狀乎無形,影但是成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