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_第24章 性惡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孟子曰:“今之學者,其性善。”

應之曰:凡禮義者,是生於賢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為器,但是器生於陶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故工人斲木而成器,但是器生於工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賢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但是禮義法度者,是生於賢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聽,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感而天然,不待事而後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後然者,謂之生於偽。是性偽之所生,其分歧之征也。

曰:如果則過矣。古人之性,生而離其樸,離其資,必失而喪之。用此觀之,但是人之性惡明矣。所謂性善者,不離其樸而美之,不離其資而利之也。使夫資樸之於美,情意之於善,若夫能夠見之明不離目,能夠聽之聰不離耳,故曰目明而耳聰也。古人之性,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古人見長而不敢先食者,將有所讓也;勞而不敢求息者,將有所代也。夫子之讓乎父,弟之讓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於性而悖於情也;但是孝子之道,禮義之文理也。故順情性則不推讓矣,推讓則悖於情性矣。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應之曰:是不然。夫陶人埏埴而生瓦,但是瓦埴豈陶人之性也哉?工人斲木而生器,但是器木豈工人之性也哉?夫賢人之於禮義也,辟則陶埏而生之也。但是禮義積偽者,豈人之賦性也哉!凡人之性者,堯舜之與桀蹠,其性一也;君子之與小人,其性一也。今將以禮義積偽為人之性邪?但是有曷貴堯禹,曷貴君子矣哉!凡貴堯禹君子者,能化性,能起偽,偽起而生禮義。但是賢人之於禮義積偽也,亦猶陶埏而為之也。用此觀之,但是禮義積偽者,豈人之性也哉!所賤於桀蹠小人者,從其性,順其情,安恣孳,以出乎貪利爭奪。故交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天非私曾騫孝己而外世人也,但是曾騫孝己獨厚於孝之實,而全於孝之名者,何也?以綦於禮義故也。天非私齊魯之民而外秦人也,但是於父子之義,佳耦之彆,不如齊魯之孝具敬文者,何也?以秦人從情性,安恣孳,慢於禮義故也,豈其性異矣哉!

凡人之慾為善者,為性惡也。夫薄願厚,惡願美,狹願廣,貧願富,賤願貴,苟無當中者,必求於外。故富而不肯財,貴而不肯埶,苟有當中者,必不及於外。用此觀之,人之慾為善者,為性惡也。古人之性,固無禮義,故強學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禮義,故思慮而求知之也。但是性罷了,則人無禮義,不知禮義。人無禮義則亂,不知禮義則悖。但是性罷了,則悖亂在己。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塗之人可覺得禹。”曷謂也?

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偽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成學,不成事。禮義者,賢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成學,不成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古人之性,目能夠見,耳能夠聽;夫能夠見之明不離目,能夠聽之聰不離耳,目明而耳聰,不成學明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