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_第29章 大略(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不敷於行者,說過;不敷於信者,誠言。故春秋善胥命,而詩非屢盟,其心一也。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占,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

人之於文學也,猶玉之於揣摩也。詩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謂學問也。和之璧,井裡之厥也,美女琢之,為天子寶。子贛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學,服禮義,為天下列士。

君子能為寶貴,不能令人必貴己;能為可用,不能令人必用己。

不知而問堯舜,無有而求天府。——曰:先王之道,則堯舜已;六貳之博,則天府已。

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交質子不及五伯。

君子隘窮而不失,勞倦而不苟,臨磨難而不忘細席之言。歲不寒無以知鬆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無日不在是。

曾子行,晏子從於郊,曰:“嬰聞之: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嬰貧無財,告假於君子,贈吾子以言:乘輿之輪,太山之木也,示諸檃栝,三月蒲月,為幬采,敝而不反其常。君子之檃栝,不成不謹也。慎之!蘭茞槁本,漸於蜜醴,一佩易之。正君漸於香酒,可讒而得也。君子之所漸,不成不慎也。”

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故舜之治天下,不以事詔而萬物成。農精於田,而不成覺得田師,工賈亦然。

君子疑則不言,未問則不言,道遠日趨矣。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賤師而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壞。

多言而類,賢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言冇法,而流湎然,雖辯,小人也。

飲而不食者,蟬也;不飲不食者,浮蝣也。

君人者不成以不慎取臣,匹夫不成不慎取友。友者、以是相有也。道分歧,何故相有也?均薪施火,火就燥;高山注水,水流濕。夫類之相從也,如此其著也,以友觀人,焉所疑?取和睦人,不成不慎,是德之基也。詩曰:“無將大車,維塵冥冥。”言無與小人處也。

上好義,則民闇飾矣!上好富,則民死利矣!二者治亂之衢也。民語曰:“欲富乎?忍恥矣!傾絕矣!絕故舊矣!與義分背矣!”上好富,則群眾之行如此,安得穩定!

曾子曰:“孝子言為可聞,行動可見。言為可聞,以是說遠也;行動可見,以是說近也;近者說則親,遠者悅則附;靠近而附遠,孝子之道也。”

君子壹教,弟子壹學,亟成。

流言滅之,貨品遠之。禍之所由生也,生自纖纖也。是故君子蚤絕之。

古者匹夫五十而士。天子諸侯子十九而冠,冠而聽治,其教至也。

多知而無親,博學而無方,好多而無定者,君子不與。

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覺得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國,非以貴諸侯罷了;列官職,差爵祿,非以尊大夫罷了。

以賢易不肖,不待卜而後知吉。以治伐亂,不待戰而後知克。

仁義禮善之於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至無有者窮。故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也。

虞舜、孝己孝而親不愛,比乾、子胥忠而君不消,仲尼、顏淵知而窮於世。劫迫於暴國而無所辟之,則崇其善,揚其美,言其所長,而不稱其所短也。

少不諷誦,壯非論議,雖可,未成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