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_第8章 儒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君子言有壇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言政治之求,不下於安存;言誌意之求,不下於士;言品德之求,不二後王。道過三代謂之蕩,法二後王謂之不雅。高之下之,小之巨之,不過是矣。是君子之以是騁誌意於壇宇宮廷也。故諸侯問政,不及安存,則不告也。匹夫問學,不及為士,則不教也。百家之說,不及後王,則不聽也。夫是之謂君子言有壇宇,行有防表也。

故交主用俗人,則萬乘之國亡;用陋儒,則萬乘之國存;用雅儒,則千乘之國安;用大儒,則百裡之地,久而後三年,天下為一,諸侯為臣;用萬乘之國,則舉錯而定,一朝而伯。

“仲尼將為司寇,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潰氏踰境而徙,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修改以待之也。居於闕黨,闕黨之後輩罔不分,有親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者在本朝則美政,鄙人位則美俗。儒之為人下如是矣。”

秦昭王問孫卿子曰:“儒無益於人之國。”

以從俗為善,以貨財為寶,以攝生為己至道,是民德也。行法至堅,不以私慾亂所聞:如是,則可謂勁士矣。行法至堅,好修改其所聞,以橋飾其情性;其言多當矣,而未諭也;其行多當矣,而未安也;其知慮多當矣,而未周到也;上則能大其所隆,下則能開道不己若者:如是,則可謂篤厚君子矣。修百王之法,若辨白黑;應當時之變,若數一二;施禮要節而安之,若生四枝;要時建功之巧,若詔四時;平允和民之善,億萬之眾而搏若一人:如是,則可謂賢人矣。

人論:誌不免於曲私,而冀人之以己為公也;行不免於汙漫,而冀人之以己為修也;甚愚陋溝瞀,而冀人之以己為知也:是世人也。誌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修;知而好問,然後能才;公修而才,可謂小儒矣。誌安公,行安修,知通統類:如是則可謂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諸侯、大夫、士也;世人者,工農商賈也。禮者、人主之所覺得群臣寸尺尋丈檢式也。人倫儘矣。

昭王曰:“善!”

賢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詩書禮樂之道歸是矣。詩言是其誌也,書言是其事也,禮言是其行也,樂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故風之所覺得不逐者,取是以節之也,小雅之所覺得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風雅之所覺得風雅者,取是而光之也,頌之所覺得至者,取是而通之也。天下之道畢是矣。鄉是者臧,倍是者亡;鄉是如不臧,倍是如不亡者,自古及今,何嘗有也。

我欲賤而貴,愚而智,貧而富,可乎?

故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旦暮積謂之歲,至高謂之天,至下謂之地,宇中六指謂之極,塗之人——百姓,積善而全儘,謂之賢人。彼求之而後得,為之而後成,積之而後高,儘之而後聖,故賢人也者,人之所積也。人積耨耕而為農夫,積斲削而為工匠,積反貨而為商賈,積禮義而為君子。工匠之子,莫不繼事,而都國之民安習其服,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本性也,積靡使然也。故交知謹注錯,慎風俗,大積靡,則為君子矣。縱情性而不敷問學,則為小人矣;為君子則常安榮矣,為小人則常危辱矣。凡人莫不欲安榮而惡危辱,故唯正報酬能得其所好,小人則日徼其所惡。詩曰:“維此夫君,弗求弗迪;唯彼忍心,是顧是複。民之貪亂,寧為苛虐。”此之謂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