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除筆墨論述外,另有123幅插圖,揭示工農業各有關出產過程。除個彆章節援引前人著作以外,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宋應星在南北各地科學調查的質料。在論述出產過程詳細技術的同時,宋應星還用“窮究實驗”的研討體例對所述技術賜與實際上的解釋。這同普通的技術調查陳述是不一樣的。
宋應星把元氣論和新五行說(金、木、水、火、土)連絡起來,用“二氣五行之說”來解釋萬物構成的機製。由元氣構成水火二氣,再由水火構成土,水火通過土構成金木無形之物,然後再慢慢演變成萬物。宋應星的二氣五行之說實際比王充、張載的元氣論更加深化和綿密,也比當時西方用亞裡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的土火水氣四元素說解釋萬物天生更加詳細。因為他在氣和萬物之間引入了水火土金木這些過渡的物質層次,而不是由氣直接構成萬物。
官高經略師徒喪,昂首求生貫索中。”
厲詞追索彌年後,生存冷落起綠林。”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曾從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遭到開導,又在很多處所對這本書停止了闡揚。宋應星還彌補了徐光啟《農政全書》中在手產業方麵的遺漏。
4月22日,清兵進入山海關,包抄了北都城。宋應星固然早已掛冠,回到了奉新家中,仍體貼國度大事,他按捺不住本身的衝動表情,悔恨那些漢族大官僚地主依托滿族貴族統治個人對泛博群眾實施民族壓迫的光榮行動,就揮筆草成了《春秋蠻夷解》一書,借古喻今,在南邊製造抗清言論。
宋應星推許的是這些人,反對的是那些世家大族、權貴聞人、閹黨、邪派官僚、煉丹求仙者等等,如《憐愚詩》第6首:
1643年,宋應星又出任南直隸鳳陽府亳州知州,這是宋應星平生擔負的最高官職。宋應星擔負亳州知州時,已經是明亡的前夕。宋應星到差後,州內因戰亂粉碎,官署都被毀,他捐資儘力重修,又把出走的官員調集返來,還捐資在城南買下了薛家閣,籌辦建立書院。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被先容到歐洲後,歐洲人把宋應星尊稱為“中國的狄德羅(1713—1784,18世紀法國發矇學者,以編撰《百科全書》著名)”。宋應星在中國汗青上,是和李時珍、徐光啟、方以智等16、17世紀的出色人物相併列的,都是明朝我國科學技術範疇中發矇思潮的前驅者和代表人物。
第27首諷刺煉丹求仙者:
第39首:
宋應星生前教誨子孫,一不要科舉,二不要仕進。子孫都能推行宋應星的遺訓,淡泊功名,在故鄉放心耕讀。到清嘉慶年間(1796—1820),他的後代都成為費事農夫。宋應星生前的社會乾係,第一是他的教員鄧知己,公元1613年中進士,曆任南直宜城(今安徽宜城)令和福建興泉兵備道。鄧知己還是宋應星的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