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黍、稷、粟、粱、麻、菽
⑤食不厭精:《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江南信郡④碓之法巧絕。蓋水碓所愁者,埋臼之地卑則洪潦為患,高則承流不及。信郡造法即以一舟為地,撅樁維之⑤。築土舟中,陷臼於其上。中流微堰石梁,而碓已形成,不煩扱木壅坡之力也。又有一舉而三用者,激水轉輪頭,一節轉磨成麵,二節運碓成米,三節引水灌於稻田,此心計無遺者之所為也。凡河邊水碓之國,有老死不見礱者,去糠去膜皆以臼相終始,惟風篩之法例無分歧也。
凡力牛一日攻麥二石,驢半之。人則強者攻三鬥,弱者半之。若水磨之法,其詳已載《攻稻.水碓》中,軌製不異,其便當又三倍於牛犢也。
碾則是用石頭砌成的,碾盤和轉輪都是用石頭做的。用牛犢或馬駒來拉碾都能夠,隨人自便。一頭牛乾一天的勞動量,相稱於五小我一天的勞動量,但是要碾的稻穀必須是曬得很枯燥的,略微潮濕一點兒,米就細碎了。
用牛馬或水磨磨麵,都要在磨上方吊掛一個上寬下窄的袋子,內裡裝上幾鬥小麥,能夠漸漸主動滑入磨眼,而人力推磨時就用不著了。
凡服牛曳石滾壓場中,視人手擊取者力省三倍。但作種之穀,恐磨去殼尖,節減朝氣。故南邊多種之家,場禾多藉牛力,而來年作種者則寧向石板擊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