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冶煉時,最後閃現淺黃色,再煉就轉化成為紅色。海南島的澹、崖兩縣地區都有砂金礦,金異化在沙土中,不必深挖便能夠獲得。但淘取太頻繁,便不會再出產,一年到頭都如許挖取、熔鍊,即便有也是很有限的了。在廣東、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洞窟中,剛挖出來的金彷彿玄色的氧化鐵屑,這類金要挖幾丈深,在黑焦石上麵才氣找到。初得時拿來咬一下,是柔嫩的,采金的人有的偷偷把它吞進肚子裡去也不會對人有傷害。河南省的汝南縣和鞏縣一帶,江西的樂平、新建等地,都是在高山開挖很深的礦井,獲得細礦砂淘煉而獲得金的,但是因為耗損勞動力太大,扣除野生用度外,所得也就很少了。大抵在我國要隔千裡纔會找到一處金礦。《嶺表錄》中說:“有人從鵝、鴨屎中淘取金屑,多的每日可得一兩,少的則毫無所獲。”這個記錄恐怕是虛妄不成信的。
【譯文】
那些虛假的方士用爐火哄人的體例中,用硃砂銀捉弄人是比較輕易的。在罐子裡放入鉛、硃砂、白銀等物,封存起來,用火高溫養二十一天後,硃砂含有銀的成分,成為很好的寶貝。把銀子挑出來,剩下的已經冇有銀的模樣,光有殘餘了。放鉛煉時,跟著火力鉛有耗損,再煉幾次,一點兒都不剩了。喪失了硃砂、炭的錢,笨人還抱著迷戀不放,我把這也記錄下來。
普通說來,金和銀都是大地內裡埋冇著的寶氣的精華,是以產金的處所三百裡以內冇有銀礦,產銀的處所三百裡以內也冇有金礦。大天然的安排設想,從這裡也能看出個大抵。有的乾粗活兒的人把掃刷到的泥塵放進水裡停止淘洗,然後再加以熬煉,這就叫做淘厘錙。勞累一天,少的隻能獲得三分銀子,多的也隻要六分銀子。這些銀屑都是平常從剪刀或者斧子口上掉下來的,或者是由鞋底帶到街道空中,或者是從院子房舍掃出來被丟棄在河邊的。泥塵中必定會異化著一些銀屑,這並不是淺的浮土上所能出產的。
⑤朱:指硃砂。
製造樂器用的響銅,要把不含鉛的兩廣產的錫放進罐裡與銅同熔。製造鑼、鼓一類樂器,普通用紅銅八斤,摻入廣錫二斤;錘製鐃、鈸所用銅、錫還須進一步精煉。普通質量差的銅器,含紅銅和鋅各一半,乃至鋅占六成而銅占四成;好的銅器則要用顛末三次或四次熔鍊的所謂三火黃銅或四火熟銅來製成,此中含銅七成、鉛三成。
那些製造假銀的,隻要純銅能夠混入。如果摻雜有鋅、砒、礬等物質,永久都不能相互連絡。但是銅混進銀裡,使紅色立即變成紅色,再入爐鼓風熔鍊,等它全數熔化後,此時哪個清、哪個濁、哪個浮、哪個沉,就能辨識得清清楚楚,銀和銅便分離得乾清乾淨了。
凡銅供世用,出山與出爐止有赤銅。以爐甘石或倭鉛摻雜,轉色為黃銅,以砒霜等藥製煉為白銅;礬、硝等藥製煉為青銅;廣錫摻雜為響銅;倭鉛和寫為鑄銅。初質則一味紅銅罷了。
宋先生說:人分十個品級,從崇高的王、公到卑賤的輿、台,此中貧乏一個品級,人的立品處世之道就建立不起來了。大地產生出貴賤分歧的各種金屬(五金),以供人類及其子孫後代利用,這二者的意義都是一樣的。貴金屬,大抵一千裡以外纔有一處出產,近的也要五六百裡纔有。五金中最賤的金屬,在交通稍有不便的處所,就會有大量的儲藏。最好的黃金,代價要比黑鐵高一萬六千倍,但是,如果冇有鐵製的鍋、刀、斧之類供人們平常餬口之用,即便有了黃金,也不過比如隻要高官而冇有百姓罷了。金屬的另一種感化是鑄成貨幣,作為貿易來往中的暢通手腕,由《周禮》所說的泉府一類官員掌管鑄錢,以緊緊節製統統貨色的命脈。至於彆離金屬的好與壞,指出它們代價的輕與重,這是誰開的頭,使得它們相互相輔相成而又永久地起感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