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曰:人群分而物異產,來往懋遷①以成宇宙。若各居而老死,何藉有群類哉?人有貴而必出,行畏周行②;物有賤而必須,坐窮負販。四海以內,南資舟而北資車。梯航③萬國,能使帝京元氣充然。何其始造舟車者不食屍祝之報④也?浮海長年,視萬頃波如高山,此與列子所謂禦泠風⑤者無異。傳所稱奚仲⑥之流,倘所謂神人者非耶?
至於船隻所用木料的挑選,桅杆要選用均勻筆挺的杉木,如果一根杉木還不敷長的話能夠連接,在接合部用鐵箍一寸寸箍緊了。在艙樓前麵,該當空出一塊處以是便建立桅杆。建立船中間的桅杆時,要拚合幾條大船來共同承載,然後靠係在桅頂的長纜索將它拉吊起來。船上的梁和構成船身的長木料都要選用楠木、櫧木、樟木、榆木或者槐木來做(春夏兩季砍伐的樟木,時候長了會被蟲蛀);襯艙底或者鋪麵的棧板則非論甚麼木料都能夠;舵杆要利用榆木、榔木或者櫧木;關門棒則要用椆木或者榔木;櫓要用杉木、檜木或者楸木。以上所闡述的隻是一些關於漕船的要點罷了。
添補船板間的裂縫就要用搗碎了的白麻絮結成筋,用鈍鑿把筋塞進裂縫裡,然後再用篩得很細的石灰拌和桐油,以木棒舂成油團狀封補在麻筋內裡。浙江溫州、台灣、福建及兩廣等地都用貝殼灰來代替石灰。船上所用的帆索是用大麻纖維(也叫火麻子)糾絞而成的,直徑達一寸多的粗繩索,即便繫住萬斤以上的東西也不會斷。至於係錨的那種錨纜,則是用竹片削成的青篾條做的,這些蔑條要先放在鍋裡煮過然後再停止糾絞。拉船的纖纜也是用煮過的篾條絞成的,每長十丈以上要在篾條中間做個圈作為介麵,以便碰到停滯時能夠用手指著力將篾條夾斷。竹的特性是縱向拉力強,一條竹篾能夠接受極大的拉力。凡是經三峽而進入四川的下水船,常常不消糾絞的纖索,而隻是把竹子破成一寸多寬的整條竹片,相互連接起來,這就叫做火杖。因為沿岸的崖石鋒利得像刀刃一樣,恐怕破成竹篾條反而更輕易破壞。
舵上的把持杆叫做關門棒,要船頭向北,就將關門棒推向南;要船頭向南,就將關門棒推向北。如果船身太長而橫向吹來的風又太猛,舵力不那麼充沛,就要從速放下吹風一側的那塊擋水板,用來抵消風勢。船舵要用一根直木做舵身(運糧船上用的舵周長三尺,長一丈多),上端鑿個橫孔插進關門棒,下端鋸開個銜口,用來夾緊舵板,構成斧頭般的形狀,然後用鐵釘釘牢便能夠擋水了。船尾矗立起來的處所,也叫做舵樓。
【原文】
⑩甕橋:拱橋。
④弦篷:船帆。
③梯航:梯指登山,航指帆海。梯航泛指艱钜之旅途。
凡舟身將十丈者,立桅必兩,樹中桅之位,折中過前二位⑨,頭桅又前丈餘。糧船中桅父老以八丈為率,短者縮十之一二。其本入窗內亦丈餘,懸篷之位約五六丈。頭桅尺寸則不及中桅之半,篷縱橫亦不敵三分之一。蘇、湖六郡運米,其船多過石甕橋⑩下,且無江漢之險,故桅與篷尺寸全殺。若湖廣、江西省舟,則過湖衝江無端風波,故錨、纜、篷、桅必極儘軌製而後無患。凡風篷尺寸,其則一視全舟橫身,過則有患,不及則力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