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鮮道:「國中大儒以父親、郭高、淳於綜最為著名,父親身不必說,郭高本是愔兒之師,淳於綜是吏部侍郎,與愔兒靠近,天下儒士皆知愔兒博學仁厚之名,反倒是愔兒在軍中少有支撐。」
「注(1):金紫光祿大夫範泰之子,範曄的三兄,後因範曄謀反連株被殺。」
楊安玄以武起家,爭奪天下,麾下趙田、蒯恩、孟龍符、劉衷、朱齡石、胡藩、陰績、俞飛等人皆封侯,比擬文臣在楊安玄麵前更有話語權。楊安玄讓次子楊翼前去西北軍中,又為其娶蒯恩之女,楊翼在軍中獲得的臂助要遠賽過楊愔。
孔苗逐步收住悲聲,幽怨隧道:「愔兒是嫡宗子,安玄對他心疼有加,也曾帶他一起出巡,為何父親說他生出易儲之心。父親尚作此想,彆人必定亦有猜想,如果傳播開去,恐怕被彆有用心之人操縱。」..
言者偶然,聽者成心。座間有人知先帝曾成心改易其為太子,因此劉義符對劉義真很有猜忌。
涼國前後受敵,危在朝夕,沮渠蒙遜不及回軍,隻能傳詔立三子沮渠牧犍為太子,讓其率軍抵抗慕容阿豺。
孔苗見信後倉猝請來兄長孔鮮,孔鮮看過信後沉默半晌。因為科舉將至,他冇有建議楊愔隨楊安玄東巡,而是想讓楊愔在新科進士中收攬一些可用之才,將來能夠作為左膀右臂。
詩會之上,佳作頻出。楊愔命歌女當場獻唱,天門何牧「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桂陽李佳「金穀園中見日遲,銅駝陌上頂風早」、漢中魯錫「金穀園中鶯亂飛,銅駝陌上好風吹」在台上唱響,引得園中世人高歌相和,為世人樂道。
輕歎一聲,孔鮮又道:「主公英姿聰明,謀事深遠,若事有不測,隻能服從安排,方保無虞。」……
徐羨之與謝晦之間的乾係臨時和緩,不便直言,傅亮則以為謝靈運和顏延之應當貶謫,貶謝靈運為永嘉(今浙江溫州)太守,顏延之為始安(今廣西桂林)太守,斷絕他們之間的聯絡。
科舉得中之人升遷比起九品中正選官入仕之人要快速,孔鮮曉得科舉取士會終究代替九品中正取士,因此前來參試的士子多如過江之鯽。
信中孔懿闡發楊安玄此次東巡是為將來同一天下後代晉造勢,攜子同業很能夠給世人一個選定繼位之人的印象,愔兒雖是世子,但將來可否順利秉承家業尚未可知。
陰友齊告老致仕,有功成身退、以退為進之意,楊安玄對陰家必有所回報。楊翼遠在西北,但楊銳已經十四歲,將要成年,從楊安玄對他的教誨體例來看,有大力培養之意,此次東巡愔兒不管如何也要跟從,穩固世子之位。.
廬陵王劉義真愛好文學,每日與彆駕謝靈運、治中顏延之等人宴遊,經常喝酒至醉,放浪行骸。
八月,拓跋燾率軍篡奪(北)燕幽、冀之地,圍困龍城,燕地大半落入魏軍手中。馮跋一麵死守龍城,一麵派使者向拓跋燾請降,願為藩屬進貢,並將女兒獻與拓跋燾為妾室。
見到楊愔名譽日隆,孔鮮非常對勁,此時卻被父親的信迎頭澆下一盆涼水,莫非安玄真有改立楊銳之意,愔兒但是他的嫡宗子啊。
另有更多冇有資格參試的人前來洛陽觀試,有人將本身對勁的詩賦送於權貴府上,但願獲得賞識。洛陽城表裡每日停止的酒會、詩會不下於十數,孔鮮府上也收到了很多詩賦,也曾數次宴請那些文采過人的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