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全唐詩_第44章 賦尚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文籍治國的文明自發

此聯化用商紂“酒池肉林”的典故,墨客以“寒心”“飛魄”這般激烈的感情表達,毫不包涵地攻訐了昏君因縱慾而導致亡國的行動。而異文“夏康既逸豫,商辛亦流湎”則進一步列舉夏桀、商紂的例子,通過增加夏朝昏君的事例,極大地凸顯出唐太宗對前代暴政的深切深思,使攻訐的深度和廣度都獲得了拓展,也為下文對明君標準的切磋埋下伏筆。

版本異文的思惟折射

“戰兢隨歲轉”所包含的憂患認識,預示了杜甫《北征》中“乾坤含瘡痍”的汗青沉重感。杜甫在《北征》中描畫了安史之亂後國度滿目瘡痍的氣象,表達了對國度運氣的憂愁。李世民的這句詩則早在初唐期間就揭示出對國度管理的謹慎和對汗青任務的畏敬,為杜甫等後代墨客在詩歌中表達對國度和汗青的深切思慮供應了啟迪,影響了後代史詩的創作氣勢。

詩學佈局的辯證美學

尾聯以“滅身”與“成名”的二元對峙,深切闡述了德行堆集對王朝運氣的決定性影響。此聯奇妙融會了儒家“積善成德”與道家“禍福相依”的思惟,從哲學高度揭露了貞觀之治“仁政為本”的倫理根底,表白隻要秉承善政,不竭堆集德行,才氣成績國度的繁華昌隆,不然必將走向滅亡,為國度管理供應了深切的品德指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