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紅霞久絕飛瓊宇,人在誰邊。人在誰邊,徹夜玉清眠不眠。
又黃雲紫塞三千裡,女牆西畔啼烏起。夕照萬山寒,蕭蕭獵馬還。
又小立紅橋柳半垂,越羅裙?縷金衣。采得石榴雙葉子,欲遺誰?
柳菸絲一把,暝色籠鴛瓦。休近小闌乾,落日無窮山。
憶秦娥山堆疊,絕壁一線天疑裂。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齧。
納蘭性德因生於臘月,小時稱冬郎,自幼資質聰慧,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保舉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成德18歲插手順天府鄉試,考落第人,19歲籌辦插手會試,但因病冇能插手殿試。而後數年中他更昂揚研讀,並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輯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彙編――《通誌堂經解》,遭到皇上的賞識,也為此後生長打下了根本。他又把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清算成文,用三四年時候,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此中包含汗青、地理、天文、曆算、梵學、音樂、文學、考據等方麵知識。表示出他相稱博識的學問根本和各方麵的意趣愛好。
平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又何路向故裡,曆曆殘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澹,到麥春季氣。
作品賞析納蘭容若著有《通誌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績是在詞上。他的詞清爽婉麗,獨具真情銳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後產生過“家家爭唱”的顫動效應。在他身後,納蘭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清家詞話和學者均對他評價甚高,王國維讚曰“以天然之眼觀物,以天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漢人民風,北宋以來,一人罷了。”
古戍烽煙迷斥堠,落日村莊解鞍韉。不厚交戰幾人還。
太常引(自題小照)西風乍起峭寒生,驚雁避移營。千裡暮雲平,休回顧長亭短亭。
彆來幾度如?,飄寥落葉成堆。一種曉寒殘夢,苦楚畢竟因誰?
休籠彩筆閒書字,街鼓已三撾。菸絲欲嫋,露光微泫,春在桃花。
又(古戍)古戍饑烏集,荒城野雉飛。何年劫火剩殘灰,試看豪傑碧血滿龍堆。
暗覺歡期過,遙知彆恨同。疏花已是不由風,那更夜深清露濕愁紅。
又重見星娥碧海槎,忍笑卻盤鴉。平常多少,月明風細,徹夜偏佳。
紅蠟淚,青綾被,水沉濃,卻與黃茅野店聽西風。
眼兒媚獨倚春寒掩夕霏,清露泣銖衣。玉簫吹夢,金釵畫影,悔分歧攜。
憑高目斷征途,暮雲千裡平蕪。日夜河道東下,錦書應托雙魚。
我是人間難過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又雁貼寒雲次第飛,向南猶自怨歸遲。誰能瘦馬關山道,又到西風撲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