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赫那拉氏_§§第七章 名人內大臣、武英殿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餘國柱,字兩石,湖泛博冶人。順治九年進士,授兗州推官。遷行人司行人,轉戶部主事。康熙十五年,考授戶科給事中。時方用兵,國柱屢疏言籌餉事,語多精?。二十年,擢左副都禦史。旋授江寧巡撫,請設機製廣大緞疋。得旨:“非常用之物,何為勞費?”當明珠用事,國柱務罔利以逢迎之,及內轉左都禦史,遷戶部尚書,湯斌繼國柱撫江蘇;國柱索斌獻明珠金,斌不能應,由是傾之。二十六年,授武英殿大學士,益與明珠結,一時稱為“餘秦檜”。會上謁陵,半途召於成龍入對,成龍儘發明珠、國柱等貪私。上歸詢高士奇,士奇亦以狀聞。及郭?疏論劾,言者蜂起,國柱門人陳世安亦具疏糾之,頗中關鍵,國柱遂奪官。既出都,於江寧治第宅,謀生存,複為給事中何金蘭所劾,命逐之回籍。卒於家。

明珠自罷政後,雖權勢未替,然為內大臣者二十年,竟不複柄用。四十七年,卒。子性德、揆敘自有傳。

統統都要靠他本身。明珠為人聰明精乾、善解人意,又通滿、漢兩種說話,能言善辯,遇人噓寒問暖,善結民氣。這纔是他宦海對勁的首要啟事。

康熙初,南疆大定,留重兵鎮之:吳三桂雲南,尚可喜廣東,耿精忠福建。十餘年,漸放肆,三桂尤嬌縱。可喜亦憂之,疏請撤藩,歸老海城。精忠、三桂繼請。上召諸大臣詢方略,戶部尚書米思翰、刑部尚書莫洛等主撤,明珠和之。

為官之術與失勢康熙帝崇尚理學,用以竄改滿族貴族貧乏文明素養的武夫形象,並作為統治漢人的思惟兵器。在天子四周堆積瞭如熊賜履、湯斌、李光地等理學名臣。明珠作為新一代的滿族貴族,重視與理學名臣建立傑出的乾係,不失時機地顯現本身“好書畫,凡其居處,無不錦卷牙簽,充滿庭宇,時人有比鄴架者,亦一時之盛也”。其子性德為清朝聞名文學家,在徐乾學幫忙下編印《通誌堂經釋》,彷彿以夙儒自居。

諸大臣皆沉默。上曰:“三桂等蓄謀久,不早除之,將養癰成患。本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因下詔挾。三桂遂反,精忠及可喜子之信皆叛應之。時爭咎建議者,索額圖請誅之。上曰:“此出自朕意,彆人何罪?”明珠由是稱上旨。十四年,調吏部尚書。十六年,授武英殿大學士,屢充分錄、方略、一統誌、明史諸書總裁,累加太子太師。迨三叛既平,上諭廷臣之前議撤藩,惟明珠等能稱旨,且曰:“當時有請誅建議者,朕若從之,皆抱屈泉壤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