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九章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下德有為而有覺得。
絕仁棄義,民複孝慈﹔
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何故。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我無事,而民自富﹔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猶兮若畏四鄰﹔
整天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五章
是以賢人有為,故無敗﹔
開其兌,濟其事,畢生不救。
老子:「品德經」:第十六章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恒也。是以賢人處有為之事,
聽之不聞,名曰希﹔
天下神器,不成為也,不成執也。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六章
老子:「品德經」:第一章
地無以寧,將恐廢﹔
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建德若偷﹔
故以身觀身,
不見可欲,使民氣穩定。
吾何故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
不成得而利,不成得而害﹔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為上。
是以聖報酬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七章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知名之樸,夫亦將不欲。
早服謂之重積善﹔重積善則無不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覺得教父。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夷道若纇﹔
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七章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有為之無益。
大道泛兮,其可擺佈。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故有之覺得利,無之覺得用。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七章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滿足者富。
孰為此者。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夫唯嗇,是謂早服﹔
賢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四章
人多利器,國度滋昏﹔
老子:「品德經」:第六十章
不自矜,故長。
此三者不成致詰,故混而為一。
侯王無以貞,將恐蹶。
挫其銳,解其紛。
不自是,故彰﹔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神無以靈,將恐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四章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往而不害,安平泰。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荒兮,其未央哉。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老子:「品德經」:第十七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為學日趨,為道日損。
有為而無不為。
複守其母,冇身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