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為而無不為。
質真若渝﹔
為學日趨,為道日損。
聽之不聞,名曰希﹔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章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不自是,故彰﹔
人多利器,國度滋昏﹔
不知常,妄作凶。
非以其忘我邪。
故處置於道者,同於道﹔
吾何故知天下然哉。以此。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
百姓皆注其耳目,賢人皆孩之。
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善有果罷了,不以取強。
六親反麵,有孝慈﹔國度昏亂,有忠臣。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老子:「品德經」:第十九章
道常有為而無不為。
雄師以後,必有凶年。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三章
整天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滿足者富。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七章
穀得一以生﹔
不見可欲,使民氣穩定。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夫唯不成識,故強為之容: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天得一以清﹔
生之徒,十有三﹔
視之不敷見,聽之不敷聞,用之不敷既。
此三者覺得文,不敷。
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澹兮其若海﹔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
靜勝躁,寒勝熱。平靜為天下正。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三章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執大象,天下往。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致虛極,守靜篤。
地無以寧,將恐廢﹔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吾何故知其然哉。以此:
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
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世人皆不足,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
不尚賢,使民不爭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六章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夫兵者,不祥之器,
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不成得而貴,不成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上義為之而有覺得。
混兮其若濁﹔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治大國,若烹小鮮。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夫唯嗇,是謂早服﹔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大器晚成﹔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財賄不足﹔是為盜誇。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四章
大音希聲﹔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