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日本史_漢學和蘭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俗話說,寧肯給聰明人提鞋,也不與笨拙者交友。對於這句話,日本可謂瞭解深切,不管是千百年來對中國優良文明的汲取,還是明治維新今後的統統向西看,都是對這一鄙諺的最好註解。是以,對於當代日本來說,與其看作東洋一枝花,不如將其視作中西文明的最好連絡體更加切當。對於這連續絡,中國和荷蘭的先民看得最為透辟。

但是藤原惺窩的儘力並冇有結出豐富的果實,他將統統但願依托在了本身的對勁弟子,被稱為“五大天王”之首的林羅山身上。羅林山1582年出世於京都,本名信勝,號羅山。德川幕府建立後的第三年,藤原惺窩將羅林山保舉給德川家康,以23歲的年青少年身份,成為德川幕府的首要政治和思惟參謀。

德川幕府初期,朱子學的代表人物為藤原惺窩與林羅山師徒二人。藤原惺窩原為禪僧,後出家用心研討朱子學,並以朱子學實際攻訐本身曾經皈依的禪宗,試圖為朱子學在日本思惟範疇爭得一席之地。其所著的《化名性理》、《四書五經倭訓》,是最早用日文撰寫的鼓吹朱子學的冊本。

朱子學最後是被禪宗和尚當作自我修為的學問傳入日本的。朱子學的實際側重於倫理品德的“大義名分”,即人各有尊卑等序,人間統統以此為運轉根本,不成更竄改動。君臣父子大家都要遵守這一原則。

在日本廣興漢學的同時,因為幕府實施鎖國政策,除了中國,唯有荷蘭才被答應停止兩國貿易。在接收中漢文明的同時,荷蘭的天然科學和文明藝術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日本學習的工具。1720年,幕府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放寬了對本國冊本的限定,答應引入非宗教類的本國冊本,特彆是荷蘭書,並命人將這些書翻譯成日文。在這些冊本當中,先容天然科學的冊本占了絕大部分。內裡記錄了歐洲的最新事物,如顯微鏡、熱氣球,及有關新近地理知識等等,日本人開端熱中於西方的科學文明知識,稱之為“蘭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