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日本史_律令社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天武天皇在位期間,完整拔除世襲氏姓貴族軌製、貴族私有的地盤軌製和部民製,將全數地盤和部民收為國有,使之成為公地,並且建立了中心集權式的官僚政治體製。

以激進的改革人物而為世人所知的大海人皇子成為天武天皇今後,仍然保持著當年的風采。他拔除了天智天皇暮年一係列保守乃至發展的政策,規複了對日本社會的鼎新。

公元686年9月9日,天武天皇歸天,其皇後鸕野讚良即位,是為持統天皇。持統天皇即位不久,對《飛鳥淨禦原令》停止了點竄和完美,於689年正式實施,並於次年完成了天下戶籍的體例事情,以國、郡、裡為主的處所行政體係也逐步完整起來。國設國司,郡設郡司,裡設裡長。除此以外,還在首要地區設特彆行政構造。比方在都城設左、右京職,賣力都城事件。在交際上的首要地區攝津設辦理難波的攝津職,在國防重地北九州築紫設大宰府,統轄九州地區的民政和軍事。

對於日本來說,702年或許稱得上具有記念意義的一年,在這年裡,日本不但有了《大寶律令》,並且還向大唐派出了間斷30年的遣唐使。此次遣唐使的任務很簡樸,除了向大唐天子陳述日本的律令外,還陳述了改國號為日本、君主稱為天皇、年號為大寶等事項。

公元668年,中大兄皇子即位,為天智天皇,並立本身的弟弟大海人皇子為太子,但是在671年,天皇任命本身的寵兒大友皇子為太政大臣,這實際上是立大友皇子為皇儲,剝奪了大海人皇子的皇位擔當權,大海人職位和生命由此落空保障。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