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貴_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西域立佛國,稟母意,我故知母心中並無真經,隻要脾氣。合了母的情意,則取來的經她就當真經。老子化胡為佛,行者護徒弟去西天取佛經,人間信覺得這經是真經,我知其為偽經。是以知母心中並無事理,無真經,真經還當從本身中去取,世上並無西天。”

“我此一世為假,前一世為真,真假合偽。我宿世的來源,傳說自青州王家,而遷去遠方。何故遷離?其族大,我祖窮,祭奠之禮無財具辦,不得不離。人所宗者為祖,一群人都認這個祖,就是宗。我家遷離青州,分開青州王家,則遷的那一家之主為祖。祖當承祀不斷,絕祀則不為厥後,強認不得。”

“你們的經,我讀之心煩,欲通這天下事理,不得不讀。你們的史,我觀之心亂,欲把這理通於民氣,不得不讀。你們的傳說讓我心馳神馳,讀之不敷,實神馳之。神馳那一個山海天下,想看一看山是何山,海是何海,就不得不在這一個品德天下解經通理。”

“何故於歸義兵舊地建佛國?強立佛主耶?母西,德金,色白,張承奉舍歸義兵之義字,而稱白衣天子,於西域建金山國,以承大唐。西域為母之西,漢以母心,犯漢者雖遠必誅而取之,當稟母意。其白衣為母之白,其金為母之金,其山當為山海經天下的山。此山為父耶?此山為母耶?還是其在那邊占山為王?我不明,存而非論,不去強解。去義則離,歸義兵已舍父而隨母,子可滅母之國?父命要遵,母意要稟。其國為佛國,則知母心在西域為佛,當以天下事理緩緩教養而平之。不稟母意,西域終不能平。以其地民氣在母意,稟母意而行,契嵩法師得一指而點化佛主。我來這人間隻處置理,理不解,做事便憑本心。至本日明德曉得欲通理,始知當日點化,實稟母意而行。憑我本心何故如此?隻因我之心,猶記後代,六合之民到了異域,猶稱唐人,建唐人街而為金山。其與這天下已經離心離德之人,視其家為金山,金山便是阿誰母親天下的故鄉,在心中。”

“何為分炊?不是不住在一起就是分炊,而是不共祭其祖,不承祀。不然,骨肉即使相連,心卻不知其祖,強認之為科學。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不但傳下本身的骨肉,並且心與祖相連。骨肉之祖為父之天命裡的祖,心中之祖為母意的祖,二者相合,纔是真祖。”

“我一行者入此六合,本心已昧。道是你們的道,德是你們的德,經是你們的經,史是你們的史,傳說是你們的傳說,我隻通其理罷了。”

“過往有冇有行者?我心已昧,不知也。隻於你們的傳說中,看到兩位行者,我不明他們與我是不是為一。天曉得的事情,何必去解。經、史、傳說當中,能夠打動無數世人的故事,以我脾氣而知,一為赤子,二為行者。赤子讓你們看到了本身,這一家都是本身人,當舍私為公,此為父德。行者讓你們感到能夠隨心所欲,不忘本心,此為母心。”

“此為正名,名不正,言不順,理不通。我但通理,名汝等自正,心之表裡合一。”

“太極、兩儀、四象、五德,皆是人以心中父母而擬於心外天下,法天象地。人外是天然,自但是然的天下,強擬之分歧於己心,熟諳不清,不必膠葛。當格物而致知,去熟諳人外之天然。道之理為一二三,是故熟諳天然當遵此理,一分為二,合二為一,此為學之門路。彆人家的理是一二一,熟諳天然,通出來的理我們也能用,三大於二,二容於三中。試著用自家一二三的事理去熟諳天然,能夠會有另一個科學之理。再去察看天然,說不定天下是另一番臉孔。該當合於心中,天然之理合於民氣,以己心摸索天然。”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