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邪閉 續命雄 小續命湯,風症之雄師也。按照六經見症加減治之,專主驅邪。閉者宜開,或開其表,如續命湯是也;或開其裡,如三化湯是也;或開其壅滯之痰,如稀涎散、滌痰湯是也。
治之法 小柴方 以小柴胡湯為主。初起,俗忌人蔘,姑從俗而去之,加青皮一錢。
指導法 草薑調 甘草乾薑湯,如神,或加五味子二錢。火盛者,加乾桑皮三錢、小麥一兩。時醫因歸脾湯有引血歸脾之說,謂引血歸脾便是歸經。試問脾有多大,能容離經之血成鬥成盆,儘返而歸於內而不裂破乎?市醫固不管矣,而以名醫自大者,亦蹈此弊,實可悔恨!溫攝法 理中超 理中湯,加木香、當歸煎服。凡吐血服涼藥及津潤益甚,外有酷寒之象者,是陽虛陰走也,必用此方。血得暖則循行經絡矣。此法出《仁齋直指》。
遵之經 斷自我 《原病式》十九條,俱本《內經・至真要大論》,多以火立論,而不能參透經旨。如火之平氣曰升明,火之過分曰赫曦,火之不及曰伏明,其真假之辨,若冰炭之反也。
痛不通 氣血壅 痛則不通,氣血壅滯也。
瘧疾第五
日一發 亦無傷 邪淺則一日一作,邪深則二日一作。
痢門方 皆所忌 凡痢症初起即發熱,非肌表有邪,即經絡反麵,溫散而調營衛,外邪一解,痢亦鬆去。若概覺得熱,開手即用痢門套方,多有墮入變劇者。
單熱癉 白虎詳 單熱無寒,名曰∶癉瘧;或先熱後寒,名曰∶熱瘧,俱宜以白虎湯,加桂枝治之。時醫以六味湯加柴胡、芍藥治之。
水腫第十一
氣喘第九
明今後 須酌量 言醫書充棟汗牛,能夠博覽之,以廣見地,非謂諸家所著皆善本也。
六食痛 平胃煎 食積而痛,噯腐吞酸,其痛有一條扛起者,宜平胃散,加山查、穀芽主之,傷酒,再加葛根三錢、砂仁一錢。然新傷吐之、久傷下之為正法。
吳萸飲 獨附丸 妙在吳萸鎮厥陰逆氣,配入甘溫,令震坤合德,土木不害。生附子以百沸湯俟溫,浸去鹽,日換湯三次。三日外去皮,放地上,四周以磚圍,外以炭火燒一時,則附子儘裂,乘熱投以薑汁,又如法製之。大略一斤附子配一斤薑汁,以薑汁乾為度,研末蜜丸。以粟米稀粥,送下二錢。
喘促症 治分門 氣急而上奔,宜彆離而治之。
若虛脹 且遲疑 細心診視,勿輕下藥。
薯蕷丸 民風弭 《金匱》薯蕷丸。自注雲∶治虛癆諸不敷,民風百疾。
實喘者 痰飲援 喘症之實者,風寒不解,有痰飲而為之援,則咳嗽甚而喘症作矣。
六君類 俱神丹 六君子湯加薑附及附子理中湯之類。
醫之始 本岐黃 黃,黃帝也;岐,岐伯也。君臣問答,以明經絡、臟腑、運氣、醫治之原,所覺得醫之祖。雖《神農本經》在黃帝之前,而神明用藥之理,仍始於《內經》也。
癆損積 內撞鳴 癆傷、咳嗽,主乎內也。二者不治,至於咳嗽失音,是金破不鳴矣。
脹為病 辨實虛 脹者,脹之於內也。虛脹誤攻則壞,實脹誤補則增。
涼瀉法 令瘀銷 火勢盛,脈洪有力,寒涼之劑原不成廢。但古人於血癥,每用藕節、黑梔、白芨、舊墨之類以止澀之,致留瘀不散,覺得咳嗽虛癆之基。《金匱》瀉心湯,大黃倍於芩連,為寒以行瘀法。柏葉湯治吐不止,為溫以行瘀法。二方為一溫一寒之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