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_第8章 註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24]見《三國誌·周瑜傳》及《資治通鑒》卷六十五。

[25]孫權嫁妹事散見《三國誌》之《先主傳》、《法正傳》、《趙雲傳》裴鬆之注引《雲彆傳》。孫權兄弟皆單名: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小妹亦當單名,不成能叫孫尚香。

第三章

[20]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自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所謂“五虎大將”實在隻要這四人。景耀三年(260),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張飛為桓侯,馬超為威侯,黃忠為剛侯,也冇有趙雲。後出處於薑維等人打抱不平,趙雲纔在第二年被追諡為順平侯。

[31]以下所述首要根據《三國誌·周瑜傳》,非此傳者另注。

[23]以上見《三國誌·後主傳》及裴鬆之注引《漢晉春秋》。

[9]見《三國誌·龐統傳》裴鬆之注引《九州春秋》。

[28]見《三國誌·董卓傳》。

[28]見《三國誌》之《吳主傳》、《陸遜傳》。

[13]見諸葛亮《出師表》。

[52]曹操的一係列法律包含:建安八年八月“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得勝者免官爵”的“己酉令”,“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的“庚申令”,九年玄月的“按捺兼併令”,十一年十月的“求直言令”,十二年仲春的“封功臣令”,十四年七月的“存恤令”,十五年春的“求賢令”,十仲春的《讓縣自明本誌令》。分見《三國誌·武帝紀》及裴鬆之注引諸書。

第一章

[15]見《三國誌·先主傳》。

[29]見《三國誌·周瑜傳》裴鬆之注引《江表傳》,下同。

[20]見《三國誌·後主傳》裴鬆之注引《蜀記》。

[33]見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41]見《三國誌·程昱傳》。

[17]譙周的投降論是一氣嗬成的,改寫成對話體是為了便於瞭解。

[23]見《三國誌·武帝紀》裴鬆之注引《獻帝春秋》。

[32]《三國誌·吳主傳》裴鬆之注引《傅子》說孫策“誅其名豪,威行鄰國”,《孫韶傳》裴鬆之注引《會稽典錄》說孫策“安定吳會(吳郡、會稽郡),誅其英豪”,《郭嘉傳》說孫策“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可見殺的都是甚麼人。

[26]見《資治通鑒》卷五十九。

[8]以上見《三國誌·吳主傳》。

[12]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毛的說法;奉天子以令天下,是賈詡的說法。見《三國誌》之《毛傳》和《賈詡傳》。

[5]見《三國誌·董卓傳》裴鬆之注引謝承《後漢書》,但此事裴鬆之以為不實。

[14]見《後漢書·種劭傳》。

[30]見《三國誌·武帝紀》裴鬆之注引《豪傑記》。

[5]請參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13]以下觸及劉備事,無另注者均見《三國誌·先主傳》。

[24]張繡投降在建安四年十一月,見《三國誌·武帝紀》。

[16]見《三國誌·魯肅傳》裴鬆之注引《江表傳》。

[12]見《晉書·宣帝紀》。

[6]見《三國誌·荀傳》及裴鬆之注引《魏氏春秋》。

[36]究竟上,關羽被害後,劉備並冇有痛不欲生或者拍案而起,而是忙於本身稱帝,也冇有給關羽封號,追諡其為壯繆侯是後主景耀三年(260)劉禪所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