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見《三國誌·魯肅傳》,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考異》則以為“恐操不至因而”。
第二章
[7]何進被殺,是在中平六年(189)八月。劉辯被殺,是在初平元年(190)正月。劉辯被廢被殺後,東漢名義上還持續了三十年,卻名存實亡。寺人作為權勢個人影響政治,則要到中晚唐和明朝。
[25]見《三國誌》之《法正傳》、《彭羕傳》。
[38]見《三國誌·武帝紀》。
[32]見《三國誌》之《董昭傳》和《程昱傳》。
[21]據《三國誌·張繡傳》註釋及裴鬆之注引《傅子》,當時曹操做了兩件不該做的事。一是強納張繡的嬸嬸為妾,這讓張繡感到屈辱;二是拉攏張繡的貼身部將胡車兒,這使張繡感到威脅。曹操傳聞張繡不滿,恐怕變生不測,也起了殺心,但不知如何泄漏了風聲,因而張繡俄然背叛。
[24]以上均見《資治通鑒》卷五十九。
[11]見《三國誌·陳登傳》。
[27]本章所述周瑜事蹟,如無另注,均請見《三國誌·周瑜傳》。
[23]見《三國誌·武帝紀》裴鬆之注引《獻帝春秋》。
[8]以上均見《三國誌·先主傳》。
[20]見《三國誌·武帝紀》裴鬆之注引《魏書》。
[11]見《三國誌·袁紹傳》裴鬆之注引《獻帝春秋》。
[7]見《三國誌·先主傳》裴鬆之注引《漢魏春秋》。
[19]見《三國誌·魯肅傳》。
[16]荊州七郡為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郡則廢置無定。
[18]見《三國誌·吳主傳》。
本卷所引史實均據陳壽《三國誌》、範曄《後漢書》。
[27]見《三國誌·諸葛亮傳》及裴鬆之注引《袁子》。
[28]見《三國誌》之《吳主傳》、《陸遜傳》。
[38]見《三國誌》之《周群傳》、《彭羕傳》、《廖立傳》、《來敏傳》。
[25]孫權嫁妹事散見《三國誌》之《先主傳》、《法正傳》、《趙雲傳》裴鬆之注引《雲彆傳》。孫權兄弟皆單名: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小妹亦當單名,不成能叫孫尚香。
[12]見《晉書·宣帝紀》。
[14]見《後漢書·種劭傳》。
[15]見《三國誌·荀彧傳》。
[23]此事《三國誌·魯肅傳》的說法是“得曹公欲東之問”,曹操的信則見《三國誌·吳主傳》裴鬆之注引《江表傳》。關於此信的真偽,請參看拙著《品三國》。
[16]見《三國誌·袁紹傳》。
[23]範文瀾《中國通史》說,曹操在北方,諸葛亮在蜀國,都“革去了一些東漢的惡政”。田餘慶《關於曹操的幾個題目》一文則說,曹操“去浮華、清吏治、抑豪強”,與袁紹構成光鮮的對比,隻要諸葛亮“能夠同他對比”。這實在是史家之篤論。
[4]據《三國誌·孫破虜討逆傳》,孫堅歸天在初平三年(192),孫策歸天在建安五年(200),年二十六歲,可知孫策交班時十八歲。據《三國誌·吳主傳》,孫權歸天是在魏嘉平四年(252),年七十一歲,可知孫權交班時十九歲。
[51]見《三國誌·武帝紀》及裴鬆之注引《魏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