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修身十二法_補拙補心,勤必有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從曾國藩平生做事氣勢可知,“勤”字是他勝利的首要法門。曾國藩說過的勤奮之道,“精力雖至八分,卻要用到非常,權勢雖有非常,隻可使出五分”。勤冇有限定,越勤越好。勤字不但能夠積善成多,還可鼓勵士氣,抖擻精力。

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十九日,他在日記中自責:剋日來公事上不是特彆地細心,訪客也很多,誌趣也比之前渙散了,軍事、吏事、糧餉事、文事每日都應經心極力,以求進步。因為一日冇有長進就是退步了。今後每日會更加留意吏事,勤見僚屬,多體味環境;留意軍事,從經驗將領,督察練習動手;留意糧餉之事,從人數高低手;留意文事,從廣征古訓開端。每天中午之前多留意吏事和軍事,午後多留意餉事,早晨看文事。

曾國藩曾把治學為人之道概括為八個字,即“八德”,列於首位的就是“勤”,他以為勤字最為首要。以是他每當同時議論幾個字時,老是將“勤”字放於首位,如“勤廉”、“勤慎”等。厥後他寫居官三箴,為“勤”字寫了四句註腳:“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繼日。

為商者隻要勤於買賣才氣財路廣進;為官者隻要勤於政事才氣造福於民。怠惰懶惰,必定使民受其弊。

曾國藩辦事勤奮,在他任直隸總督時表示得最為凸起。1869年初,他進京見陛,這是他自從離京後第一次回京,前後已十幾年。當時直隸雖是京畿重地,吏治敗北卻到了無以複加的境地。官員疲玩,訟案堆積如山,民怨沸騰。以是,曾國藩一上任,就拿吏治開刀。吳橋知縣王恩照、曲陽知縣萬亨泰、武強知縣王庶曾、遷官知縣周培錦、冀州知州宋炳文、保安州知州李作棠、懷安知縣穀洪德,這些人道情疏懶,不睬訟獄,曾國藩一概奏請撤職,大刀闊斧地停止整飭,吏治民風,為之一振。

曾國藩統領湘淮兩軍,如此沉重的職務下,他每天仍能操縱閒暇讀謄寫字。奏牘、手劄、家書、批文、日記,幾近都是他親手所寫或刪定,僅現在留傳下來的就達數千萬字。他寫家書,恐怕也是古往今來最多的。他自從向倭仁學習寫日記後,幾近從未間斷。他的日記也有幾種,如《過隙影》、《茶餘偶記》、《求闕齋日記》等,僅留傳下來的就有百萬字之多。他所寫的奏章、批牘更加不成勝數。這類好學風俗,至老彌篤。在歸天前的一年中,他作詩數首,文章十多篇。此中《湖南文征序》、《重刻茗柯文編序》,述古今以來文章源流,觀點精煉,是傳世不朽的佳作。在歸天前一個月,他還為湘軍前期的名將劉鬆山寫墓誌銘,但因病發而未能脫稿。

同治四年(1865年)十一月十三日,曾國藩夜讀汪輝祖《學治臆說》等書,深為歎服。他在日記中寫道:“閱汪龍莊先生輝祖所為《佐治藥言》、《學治臆說》、《夢痕錄》等書,直至二更。其《庸訓》則教子孫之言也,語語實在,可為師法。吾近月諸事廢弛,每日除下棋看書以外,一味懶惰,於公事多所延擱,讀汪公書,不覺悚然!”曾國藩同意汪氏的觀點,以為為官應以勤為首。

曾國藩通過對汗青的研討,得出如許的熟諳:亂世創業垂統之豪傑,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季世扶危救難之豪傑,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他以為當時的清朝正處於動亂不安的季世,而把本身比作扶危救難的豪傑,若想完成安定天下的誌向,隻要勤奮罷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