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要打二十丈,石灰罐子也一樣。
早在承平軍初過湖南時,曾國藩就編寫了淺顯易懂的韻文,策動和鼓勵本地士人及百姓連合起來,共同對抗承平天國。這就是明天能夠看到的《保守安然歌》三首:《莫逃脫》、《要同心》、《操技藝》。此中《操技藝》一首對鄉民和團練的軍事技術練習,說得有板有眼:要保一方好地盤,大師學些好技藝。
曾國藩在厥後的奏摺中論述此次出省作戰的顛末說:“(鹹豐三年)蒲月十八日,江西省會被圍,前安徽撫臣江忠源招募湘勇二千,楚勇一千,配以三廳兵八百人,赴江救濟。其監護軍行者則有夏廷樾、易良乾、羅信南、康景輝、楊虎臣等,而羅澤南亦自帶一營。七月二旬日,軍至南昌。二十四日因進兵太銳,先勝後挫,謝邦翰、易良乾及羅信南之弟羅信東劃一時陣亡,此湘勇出境剿賊、帶勇名流力戰捐軀之始也。”
技藝公然學得精,即使有事不吃驚。
隻要枝枝戳得準,保守處所總安穩。
商賈若能學技藝,店中大膽做買賣。
匠人若能學技藝,出門也有防身計。
火藥也要辦得真,不然炸裂反傷人。
諺語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軍旅之事,自古就是“文人止步”的範圍。兵凶戰危,其間各種,與文人所學多數格格不入。文人於軍事,多是在筆墨之間表示神馳之意。如唐朝的邊塞墨客。即便憂愁多病之身的李賀,也喜好寫“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開”如許充滿疆場殺氣的筆墨表達對戰役餬口的神馳。但是唐宋以來以文人出身而在軍事範疇勝利的並未幾見,北宋的範仲淹、明朝的王陽明算是慣例。在義理考據之學中消磨壯誌與才情的清朝士人,更是男兒血性漸乾枯,“江湖俠骨已無多”,曾國藩、胡林翼等人能夠獲得勝利,並表示出卓爾不群的軍事才調,也就無怪乎蔡鍔將軍收回感慨了。
件件技藝皆無損,石頭錨子更要緊。
三股麻繩緊緊纏,一炮響動半邊天。
火器固然是個寶,鳥銃卻要鑄得好。
眼內安個小木球,戳在錨子尖上留。
石頭不花一文錢,錨子耍出一道圈。
唯有一種竹將軍,裝得火藥大半斤。
雇工若能技藝全,又有申明又贏利。
各有義膽與忠肝,家家戶戶保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