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_第8章 秦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三國攻秦,入函穀。秦王謂樓緩曰:“三國之兵深矣,寡人慾割河東而講。”對曰:“割河東大費也,免於國患大利也。此父兄之任也,王何不召公子池而問焉?”

秦王欲見頓弱

頃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燒先王之墓,王徙東北,保於陳城,楚遂減弱,為秦所輕。因而白起又將兵來伐。

秦取楚漢中,再戰於藍田,大敗楚軍。韓、魏聞楚之困,乃南襲至鄧,楚王引歸。後三國謀攻楚,恐秦之救也。或說薛公:“可發使告楚曰:‘今三國之兵且去楚,楚能應而共攻秦,雖藍田豈可貴哉,況於楚之故地?’楚疑於秦之一定救己也,現在三國之辭去,則楚之應之也必勸。是楚與三國謀出秦兵矣。秦為知之,必不救也。三國疾攻楚,楚必走秦以急,秦愈不敢出。則是我離秦而攻楚也,兵必有功。”薛公曰:“善。”

“臣聞敵不成易,時不成失,臣恐韓、魏之卑辭慮患而實欺大國也。此何也?王既無重世之德於韓、魏,而有累世之怨矣。韓、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者百世矣,本國殘,社稷壞,宗廟塗隳,刳腹折頤,首成分離,暴骨草澤,頭顱僵仆,相望於境,父子老弱係虜,相隨於路,鬼神狐祥,無所食,百姓不聊生,族類離散,逃亡為臣妾滿海內矣。韓、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今王之攻楚,不亦失乎?

薛公入魏而出齊女。韓春謂秦王曰:“何不取為妻,以齊、秦劫魏,則上黨秦之有也。齊、秦合而立負芻,負芻立,其母在秦,則魏,秦之縣也。已,呡欲以齊、秦劫魏而困薛公,佐欲定其弟,臣請為王因呡與佐也。魏懼而複之,負芻必以魏歿世事秦。齊女入魏而怨薛公,終以齊奉事王矣。”

王召公子池而問焉,對曰:“講亦悔,不講亦悔。”王曰:“何也?”對曰:“王割河東而講,三國雖去,王必曰:‘惜矣,三國且去,吾特以三城從之。’此講之悔也。王不講,三國入函穀,鹹陽必危,王又曰:“惜矣,吾愛三城而不講。’此又不講之悔也。”王曰:“鈞吾悔也,寧亡三城而悔,無危鹹陽而悔也。寡人決講矣。”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講於三國,之兵乃退。

秦取楚漢中

楚人有黃歇者,遊學博聞,襄王覺得辯,故使於秦,說昭王曰:“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鬥,而駑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請言其說。臣聞之: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今大國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此從生民以來,萬乘之地何嘗有也。先帝文王、莊王、王之身,三世而不接地於齊,以絕從親之要。今王三使盛橋守事於韓,成橋以北入燕。是王不消甲,不伸威,而出百裡之地,王可謂能矣。王又舉甲兵而攻魏,杜大梁之門,舉河內,拔燕、酸棗、虛、桃人,楚、燕之兵雲翔不敢校,王之功亦多矣。王申息眾二年然後複之,又取蒲、衍、首垣,以臨仁、平兵,小黃、濟陽嬰城,而魏氏服矣。王又割濮磨之北,屬之燕,斷齊、秦之要,絕楚、魏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也,王之威亦憚矣。王若能持功守威,省攻伐之心,而肥仁義之誡,使無複後患,三王不敷四,五伯不敷六也。王若負人徒之眾,材兵甲之強,壹毀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後患。《詩》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易》曰:‘狐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終之難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