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_第9章 秦五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獻則謂公孫消

乃說秦王後弟陽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門下無不居高尊位,太子門下無貴者。君之府藏珍珠寶玉,君之駿馬盈外廄,美女充後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於累卵,而不壽於朝生。說有能夠統統而使君繁華千萬歲,其寧於太山四維,必無危亡之患矣。”陽泉君避席,請聞其說。不韋曰:“王年高矣,王後無子,子傒有承國之業,士倉又輔之。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倉用事,王後之門必生蓬蒿。子異人賢材也,棄在於趙,無母於內,引領西望,而願一得歸。王後誠請而立之,是子異人無國而有國,王後無子而有子也。”陽泉君曰:“然。”入說王後,王後乃請趙而歸之。

文信侯出走

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

秦王與中期爭辯

獻則謂公孫消曰:“公,大臣之尊者也,數伐有功。以是不為相者,太後不善公也。辛戎者,太後之所親也,今亡於楚,在東周。公何不以秦、楚之重,資而相之於周乎?楚必便之矣。是辛戎有秦、楚之重,太後必悅公,公相必矣。”

司空馬說趙王曰:“文信侯相秦,臣事之為尚書,習秦事。今大王使守小官習趙事。請為大王設秦、趙之戰,而親觀其孰勝,趙孰與秦大?”曰:“不如。”“民孰與之眾?”曰:“不如。”“款項、粟孰與之富?”曰:“弗如。”“國孰與之治?”曰:“不如。”“相孰與之賢?”曰:“不如。”“將孰與之武?”曰:“不如。”“律令孰與之明?”曰:“不如。”司空馬曰:“但是大王之國百舉而無及秦者,大王之國亡。”趙王曰:“卿不遠趙而悉教以國事,願於因計。”司空馬曰:“大王裂趙之半以賂秦,秦不接刃而得趙之半,秦必悅。內惡趙之守,外恐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郤兵,趙守半國以自存。秦銜賂以自強,山東必恐;亡趙自危,諸侯必懼。懼而相救,則處置可成。臣請大王約從。處置成,則是大王名亡趙之半,實得山東以敵秦,秦不敷亡。”趙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趙,趙賂以河間十二縣,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趙之半以強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願卿之更計。”司空馬曰:“臣少為秦詞訟以官,長而守小官,何嘗為兵首,請為大王悉趙兵以遇。”趙王不能將。司空馬曰:“臣效愚計,大王不能用,是臣無以事大王,願自請。”

見趙王,趙王郊迎。謂趙王曰:“聞燕太子丹之入秦與?”曰:“聞之。”“聞張唐之相燕與?”曰:“聞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張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則伐趙危矣。燕、秦以是不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今王齎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穀三十六縣,與秦什一。

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種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度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能夠遺世。願舊事之。”

王曰:“子監門子,梁之悍賊,趙之逐臣。”姚賈曰:“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讎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賈人也,南陽之弊幽,魯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裡奚虞之乞人,傳賣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盜,而勝於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詬醜,大誹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與建功。使若卞隨、務光、申徒狄,人主豈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汙,不聽其非,察其為己用。故能夠存社稷者,雖有外誹者不聽,雖有高世之名無天涯之功者不賞。是以群臣莫敢以虛慾望於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