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禁燬小說文庫_第92章 樵史演義(29)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十九這日,俄然召對。當有大理寺卿姚思孝、尚寶司卿李之椿,合詞請備淮、揚;給事中吳希哲等請先防淮、揚,而次及鳳、廬。弘光麵諭馬士英道:“左良玉雖不該發兵,以逼南京,然看他本上的意義,原未曾背叛。現在還該守淮、揚,不成撤江防兵。”馬士英大聲指眾官道:“這些朝臣,皆左良玉死黨,代他遊說,其言決不成聽。臣已調劉良佐的兵馬,本日渡江。寧肯君臣皆死於清兵之手,不成受左良玉殛斃。”張目大喊道:“朝臣有異說者立斬!”弘光愀然不樂,拂袖回宮。吳希哲退班,朗朗地對眾官道:“賈似道棄淮、揚矣,吾輩死無葬身之地。何如!何如!”朝臣多有淚下的。恰是:

在黔陽城外住了二旬日,處所上百姓被他騷擾,不消提及。何況獻兵騷擾後,人窮財儘,苦不成言。當時何騰蛟遣官兵將到。哨馬報知李自成,自成慌了,就親往亂山裡一看。隻要羅公山險要非常,廣漠無量,此處結了營寨,便有千軍萬馬,孔殷不能攻取。把十餘萬人馬分作三隊,結下三個大寨,為久駐黔陽之計。李過稟道:“目今賦稅不敷兩月的支放,還該分一支兵馬,往近地冇官兵的地點,打些糧草,方好佈施。何撫院遣兵將來時,再作計算。”李自成準奏,差劉宗堯、劉國能兩員將,帶兵馬二千,渡江往河南湖廣交界府、縣打糧。差辛思忠、楊彥兩員將,帶兵馬二千,不須渡江,隻在沿江湖廣冇官兵的府縣打糧。次日兩支人馬都放炮為號,滾滾汩汩離羅公山去了。

拜禱已畢,史閣部回衙門去。連夜草成血本,劉湘客齎上南京,乞救兵去。未知如何。有詩為證:

閣部精忠真貫日,藩臣犯順非甘逆。

本身換了戎裝,跨馬到大教場來。一起見跟從的人都交頭接耳,像籌議的模樣,內心想道:“不好了,民氣一懼則必散,民氣一散則難收。本日且莫說發兵動眾,須先鼓勵民氣,還可把孤城保守幾日,以待救兵。”遲疑了一番,已到了教場,在演武廳前上馬。隻見監軍史繼遷、參謀劉湘客,總兵劉肇基、翁萬裕、楊鳳翥,都到了。史可法上廳坐下。史繼遷立起家來大喊道:“本日之事,唯有死守孤城,保全一城的百姓。”劉湘客道:“前日閣部垂白叟血書與兵部。那馬士英這奸賊,隻怕左良玉殺來他身故家破,哪管國度大事。現在事已急矣,閣部垂白叟竟草成短疏,湘客雖鄙人,當擊登聞鼓,麵奏今上,以乞援兵。”言之未已,廳下將官和軍士,齊聲大呼道:“好,好,好。請得救兵,我們也膽壯些,好去比武。”史可法見民氣如此,心下好生著忙,問管事的把總道:“豬羊可曾備下了?”把總稟稱,十口豬、十口羊、香燭、紙馬、果酒等物,俱已擺在教場前篷下了。史閣部帶了各官下廳,步行到了篷下。隻見燈燭光輝,捲菸環繞,已擺得齊劃一整了。史閣部撲地拜將下去,大喊:“二祖列宗,在天之靈,本日臣史可法冒死與眾守城,乞英魂保佑,以救揚州一城百姓。”呼罷大哭,那淚滴在袍上,都是鮮紅的血。將官軍士一齊大喊道:“老爺哭出血來了,我等敢不經心效死!”也都哭起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