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_第30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學(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這些著作家都同意有一個獨一的絕對的真諦,名叫“道”。各家多數有所見於“道”的某一方麵,在這個意義上對於“道”的申明都有所進獻。但是儒家的著作家主張,唯有孔子見到了全數真諦,以是其他各家都在儒家之下,固然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儒家的彌補。道家的著作家則相反,主張隻要老子、莊子見到了全數真諦,因此道家該當在其他各家之上。

一樣,八條目實際上隻是一條目,就是“修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些步調,都是修身的門路和手腕。至於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步調,則是修身達到最後完成的門路和手腕。所謂達到最後完成,就是“止於至善”。人隻要在社會中儘倫失職,才氣夠儘其性,至於完成。如果不應時成人,也就不成能成己。

“明顯德”與“修身”是一回事。前者是後者的內容。因而幾個看法歸結成一個看法,這是儒家學說的中間。

這裡用world(天下)翻譯中文的“天下”,“天下”的字麵意義是“普天之下”。有些人將“天下”譯為empire(帝國),因為他們以為,當代中國人稱之為“天下”者,隻限於中國封建諸國的範圍。這完整失實。但是我們不成以把一個名詞的內涵,與某個期間的人們所體味的這個名詞的內涵,混合起來。就內涵說,它限於當時的人所把握的對究竟的知識;就內涵說,它是個定義的題目。舉例來講,當代漢語的“人”字,當時所指的實際是限於中國血緣的人,但是並不能是以就在把它譯成當代漢語時譯作“中國人”。當代中國人說“人”意義確切是想說人類,不過當時對人類的體味隻限於在中國的人。一樣的事理,當代中國人說“天下”,意義是想說“天下”,不過當時對天下的體味還冇有超出中國的範圍。

中國的同一

中國的實際同一固然是到秦始皇才實現,但是這類同一的慾望天下群眾早就有了。《孟子》記錄:梁惠王問孟子:“天下惡乎定?”孟子答覆說:“定於一。”王又問:“孰能一之?”孟子答覆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梁惠王上》)“一”就是“同一”。這段對話清楚地表示了期間的慾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