贅婿_第七章 豫山書院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隨後蘇崇華邀他在書院吃午餐。普通來講,淺顯的小門小戶每日都是吃兩頓,有的兩頓都吃不起,不過蘇家家底薄弱,還是多加了一頓午餐的,隻是不正規,偶然候也用糕點代替。寧毅婉拒掉對方的聘請,一起回家換了衣服,隨後拿給小嬋,預備洗淨以後歸還秦老,掉河裡的事情卻冇跟她說,免得她大驚小怪找一堆藥給本身吃。寧毅在書院上課這幾天,小嬋已經不是隨時都跟著他了,上午空出來措置彆的事情。

寧毅在這裡已經任教三天,蘇崇華對他不錯,並不會因為他是入贅身份而刁難他甚麼的,在社會上打拚好久都已經是成了精的人冇需求做這類無聊的事情。考慮到寧毅實在冇甚麼才學――大師都如許說――是以讓他執教的是方纔發矇不久的十多個孩子,這群孩子一共十六名,春秋在六歲到十二歲之間,此中乃至另有兩名梳著辮子的小女人,都是蘇家的親戚,讓她們識些字。之前的教員教完孝經,開端教論語,寧毅每天牢固教誨他們一個上午,下午寬鬆一點,禮、樂、射、禦、算學之類的,主如果算學,其他全看教員的表情和才氣。

秋末的陽光還算明麗,但下午秦淮河上刮颳風來,這局棋下完,時候也已經不早,大師各自回家。

豫山書院並冇有開在一個叫豫山的處所,這是蘇傢俬辦的書院,當然也會收稍有點乾係的外人,但書院並不算大,主如果過來學的人未幾,而豫山,則是蘇氏故鄉的一座山名。

這天開端講授論語中有關“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一段,從財產的獲得體例講到為商之道,中間異化一些“君子愛財取之以道”之類的說法與解釋。寧毅上輩子是乾這個的,非論古文,如果純真要抒發一段感慨,足以拿到當代大學裡去給博士生講課。但麵前是一群不敷十二歲的孩子,隨口提幾句他便不再多說,隻是例舉幾個小例子打趣一番,隨後說到濮園詩會的六船連舫,再又說到赤壁之戰,開端給一幫孩子提及赤壁的故事。

豫山書院開在間隔蘇氏大宅不遠的一條街道上,不是商店麋集的街道,是以環境還算清幽,灰瓦白牆的圍起來,一小片竹林,請某個大儒謄寫的“豫山書院”的牌子掛起來,還是有幾分書香氛圍的。

“康老這話提及來蠻有氣勢的,像個大人物。”

不過,讚幾句過後,卻也旁敲側擊地提點一番,不要對這幫門生這般客氣。如果寧毅此時已經是個五六十歲的老學究,對方大略不會說這些,隻不過他眼下看起來隻是二十出頭,嘴上冇幾根毛,便需得對這幫孩子峻厲一點,方顯師道嚴肅,明顯對於寧毅上《論語》課卻講三國事不對勁的,特彆是講得這麼活潑,彷彿茶館平話。寧毅點頭受教,謙虛恭敬,轉過甚隻當冇聽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