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十二年十月,廢後楊莘月焚宮他殺,椒房殿一夕成灰燼。陽明十三年,陛命令人重修椒房殿,在舊址之上重修亭台水榭,仿效舊製。新火線氏受封以後,便由昭明殿遷入椒房,殿內一應佈局,悉如疇前。
這偌大的皇宮中,便數椒房殿承載著子歌最多的兒時影象。彼時父親尚是建國功臣,姑姑又是母範天下的皇後,她曾無數次出入後宮,在殿中奸刁拆台、打碎了數不堪數的瓷器,與高禎和宮女在天井裡練劍、蹴鞦韆,不循分地坐在前殿席間聽人閒談家長裡短。
遵循高陽的要求,椒房殿內的裝潢與子歌印象中彆無二致,隻是氛圍中滿盈著濃烈的花露熏香,而不是清爽的花朵芳香。殿閣正中的鳳榻之上,端坐著一個蠶眉鳳目標女子,她雖已過盛年,卻因保養恰當,看起來仍然頗具姿色,舉手投足間,無不披髮著雍容華貴的氣質。子歌疇昔雖與其他後妃不太熟絡,但單看她的氣度也能想見,她便是當今皇火線桂芝。
換而言之,皇後若能等閒獲得子歌與穆離軒在廚房中順手變動的配方,便申明她一向暗中令人存眷著瀟湘館內的一舉一動。這一盤苦澀軟糯的糕點,並非皇後的情意,倒是來自她的一番警告。
子歌心中暗叫不好。本身一向未將猜想向蓮兒和盤托出,便是因為驚駭誤入了高湛的套中,錯送了蓮兒的幸運。冇想到那一問一答間,高湛便看出了端倪,並在如此短的時候內傳信讓皇後向蓮兒流露動靜。
閣中才子今安在,檻外琴川空自流。
舒妃……
門前宦者尖細的通報聲,將沉浸於舊憶中的子歌驚醒,綺南已先行入內叨教,她便低頭跟著蓮兒踏入殿中。
“南詔郡主穆羽蓮到――”
她正想著以後該如何挽救,卻見方氏悄悄揮手,表示宮女為蓮兒端上點心。子歌掃了一眼,頓時蹙起了眉。盤中的胭脂糕與梅紅雙喜是平常之物,但那定勝糕,卻像是按著穆離軒的方劑做的,隻是麵上並冇有鐫著‘迎人’二字。
“蓮兒竟未看出劉豫……劉將軍是如此人物,實在是過分眼拙。”她低下頭,雙頰微紅。
在方氏下首坐著一名麵龐白淨、神態暖和可親的女子,她抬眼看了看蓮兒,笑道:“我經常從書中讀到,南詔國氣候溫潤,物華天寶,生得女子個個姿容姣美。我疇昔還不太信賴,本日見著郡主,方曉得甚麼叫做‘驚為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