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_第104章 (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甲寅,以冀州牧竇融為大司空。融自以非舊臣,一旦入朝,在功臣之右,每召會進見,麵貌辭氣,卑恭已甚,帝以此愈親厚之。融謹慎,久不自安,數辭爵位,上疏曰:“臣融有子,朝夕教誨以經藝,不令觀天文,見讖記,誠欲令恭肅畏事,恂恂守道,不肯其有才氣,何況乃當傳以連城廣土,享故諸侯王國哉!”因複請間求見,帝不準。後朝罷,逡巡席後,帝知欲有讓,遂使擺佈傳出。它日會晤,迎詔融曰:“日者知公欲讓職還土,故命公暑熱且自便。今相見,宜論它事,勿得複言。”融不敢重陳請。

初,王莽以廣漢文齊為益州太守,齊訓農治兵,降集群夷,甚得其和。公孫述時,齊恪守拒險,述拘其老婆,許以封侯,齊不降。聞上即位,間道遣使自聞。蜀平,征為鎮遠將軍,封成義侯。

十仲春,辛卯,揚武將軍馬成行大司空事。

帝戒吳漢曰:“成都十餘萬眾,不成輕也。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忽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漢乘利,遂自將步騎二萬進逼成都;去城十餘裡,阻江北營,作浮橋,使副將武威將軍劉尚將萬餘人屯於江南,為營相去二十餘裡。帝聞之大驚,讓漢曰:“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勃亂!既輕敵深切,又與尚彆營,事有緩急,不複相及。賊若出兵綴公,以大眾攻尚,尚破,公即敗矣。幸無它者,急引兵還廣都。”聖旨未到,玄月,述果使其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將眾十許萬,分為二十餘營,出攻漢,使彆將將萬餘人劫劉尚,令不得相救。漢與大戰一日,兵敗,走入壁,豐因圍之。漢乃召諸將厲之曰:“吾與諸君超越險阻,轉戰千裡,遂深切敵地,至其城下,現在與劉尚二處受圍,勢既不接,其禍難量;欲潛師就尚於江南,並兵禦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如其不然,敗必無餘。成敗之機,在此一舉。”諸將皆曰:“諾。”因而饗士秣馬,閉營三日不出,乃多樹幡旗,使炊火不斷,夜,銜枚引兵與劉尚合軍。豐等不覺,明日,乃分兵拒水北,自將攻江南。漢悉兵迎戰,自旦至晡,遂大破之,斬豐、吉。因而引還廣都,留劉尚拒述,具以狀上,而深自怒斥。帝報曰:“公還廣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擊公也。若先攻尚,公從廣都五十裡悉步騎赴之,恰當值其危困,破之必矣!”恰是漢與述戰於廣都、成都之間,八戰八克,遂軍於其郭中。臧宮拔綿竹,破涪城,斬公孫恢;複攻撥繁、郫,與呈漢會於成都。

夏,四月,丁巳,封皇子輔為右翊公,英為楚公,陽為東海公,康為濟南公,蒼為東平公,延為淮陽公,荊為山陽公,衡為臨淮公,焉為左翊公,京為琅邪公。癸醜,追諡兄縯為齊武公,兄仲為魯哀公。帝感縯功業不就,撫養二子章、興,恩愛甚篤。以其少貴,欲令親吏事,使章試守平陰令,興緱氏令。厥後章遷梁郡太守,興遷弘農太守。

吳漢自蜀振旅而還,至宛,詔過家上塚,賜穀二萬斛;夏,四月,至京師。因而大饗將士,功臣增邑更封凡三百六十五人,其外戚、恩澤封者四十五人。定封鄧禹為高密侯,食四縣;李通為固始侯,賈複為膠東侯,食六縣;餘各有差。已歿者益封其子孫,或更封支庶。帝在兵間久,厭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自隴、蜀平後,非警急,何嘗複言軍旅。皇太子嘗問攻戰之事,帝曰:“昔衛靈公問陳,孔子不對。此非爾所及。”鄧禹、賈複知帝偃兵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擁眾京師,乃去甲兵,敦儒學。帝亦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職為過,遂罷左、右將軍官。耿弇等亦上大將軍、將軍印綬,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進,奉朝請。鄧禹熟行淳備,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修整閨門,教養子孫,皆可覺得後代法,資用國邑,不修產利。賈複為人剛毅方直,多大節,既還私第,闔門養威重。朱祜等薦複宜為宰相,帝方以吏事責三公,故功臣並不消。是時,列侯唯高密、固始、膠東三侯與公卿參議國度大事,恩遇甚厚。帝雖製禦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遠方貢珍甘,必先遍賜諸侯,而太官無餘,故皆保其福祿,無誅譴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