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_第147章 (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卓征京兆尹蓋勳為議郎,時左將軍皇甫嵩將兵三萬屯扶風。勳密與嵩謀討卓。會卓亦征嵩為城門校尉,嵩長史梁衍說嵩曰:“董卓寇掠京邑,廢立從意,今征將軍,大則危禍,小則困辱。今及卓在雒陽,天子來西,以將軍之眾驅逐至尊,奉令討逆,征兵群帥,袁氏逼其東,將軍迫其西,此成禽也!”嵩不從,遂就征。勳以眾弱不能獨立,亦還京師。卓以勳為直騎校尉。河南尹朱儁為卓陳軍事,卓折俊曰:“我百戰百勝,決之於心,卿勿妄說,且汙我刀!”蓋勳曰:“昔武丁之明,猶求箴諫,況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乃謝之。

董卓壞五銖錢,更鑄小錢,悉取雒陽及長安銅人、鐘虡、飛廉、銅馬之屬以鑄之,由是貨賤物貴,穀石至數萬錢。

董卓遣大鴻臚韓融、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毋班、將作大匠吳修、越騎校尉王瑰安集關東,解譬袁紹等。胡毋班、吳修、王瑰至河內,袁紹使王匡悉收係殺之。袁術亦殺陰修,惟韓融以名德免。

卓議大出兵以討山東。尚書鄭泰曰:“夫政在德,不在眾也。”卓不悅曰:“如卿此言,兵為無用邪!”泰曰:“非謂其然也,覺得山東不敷加大兵耳。明公出自西州,少為將帥,閒習軍事。袁本初公卿後輩,生處京師,張孟卓東平父老,坐不窺堂,孔公緒清談高論,噓枯吹生。並無軍旅之才,臨鋒決敵,非公之儔也。況王爵不加,尊卑無序,若恃眾怙力,將各棋峙以觀成敗,不肯同心共膽,與齊進退也。且山東承常日久,民不習戰;關西頃遭羌寇,婦女皆能挾弓而鬥,天下所畏者,無若並、涼之人與羌、胡義從;而明公擁之覺得虎倀,譬猶驅虎兕以赴犬羊,鼓烈風以掃枯葉,誰敢禦之!無事征兵以驚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為非,棄德恃眾,自虧威重也。”卓乃悅。

三月,乙巳,車駕入長安,居京兆府舍,後乃稍葺宮室而居之。時董卓未至,朝政大小皆委之王允。允外相彌縫,內謀王室,甚有大臣之度,自天子及朝中皆倚允。允屈意承卓,卓亦雅信焉。

丁亥,車駕西遷。董卓收諸富室,以罪過誅之,冇入其財物,死者不成勝計。悉驅徙其餘民數百萬口於長安。步騎驅蹙,更相蹈藉,饑餓寇掠,積屍盈路。卓自留屯畢圭苑中,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裡內,室屋蕩儘,無複雞犬。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以下塚墓,收其珍寶。卓獲山東兵,以豬膏塗布十餘匹,用纏其身,然後燒之,先從足起。

董卓以袁紹之故,戊午,殺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餘人。

卓遣軍至陽城,值民會於社下,悉就斬之,駕其車重,載其婦女,以頭係車轅,歌呼還雒,雲攻賊大獲。卓燃燒其頭,以婦女與甲兵為婢妾。

董卓在雒陽,袁紹等諸軍皆畏其強,莫敢先進。曹操曰:“舉義兵以誅暴動,大眾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倚王室,據舊京,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燃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驚,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遂引兵西,將據成皋,張邈遣將衛茲分兵隨之。進至滎陽汴水,遇卓將玄菟徐榮,與戰,操兵敗,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操,操不受。洪曰:“天下可無洪,不成無君!”遂步從操,夜遁去。榮見操所將兵少,力戰儘日,謂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操到酸棗,諸軍十餘萬,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操責讓之,因為謀曰:“諸君□能聽吾計,使渤海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敖倉,塞辳轅、太穀,全製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情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兵以義動,持疑不進,失天下望,竊為諸君恥之!”邈等不能用。操乃與司馬沛國夏侯惇等詣揚州募兵,得千餘人,還屯河內。頃之,酸棗諸軍食儘,眾散。劉岱與橋瑁相惡,岱殺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青州刺史焦和亦起兵討董卓,務及諸將西行,不為民人保障,兵始濟河,黃巾已入其境。青州素殷實,甲兵甚盛,和每望寇奔北,何嘗拂塵塵、交旗鼓也。性好卜筮,信鬼神。入見其人,清談乾雲,出觀其政,獎懲淆亂,州遂冷落,悉為丘墟。頃之,和病卒,袁紹使廣陵臧洪領青州以撫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