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是時,諸郡縣苦秦法,爭殺長吏以應涉。謁者使從東方來,以反者聞。二世怒,下之吏。後使者至,上問之,對曰:“群盜鼠竊狗偷,郡守、尉方逐捕,今儘得,不敷憂也。”上悅。
劉邦,字季,為人隆準、龍顏,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漂亮,不事家人出產功課。初為泗上亭長,單父人呂公,好相人,見季狀貌,奇之,以女妻之。
趙王與張耳、陳餘北略地燕界,趙王間出,為燕軍所得,燕囚之,欲求割地;使者往請,燕輒殺之。有廝養卒走燕壁,見燕將曰:“君知張耳、陳餘何欲?”曰:“欲得其王耳。”趙養卒笑曰:“君未知此兩人所欲也。夫武臣、張耳、陳餘,杖馬棰下趙數十城,此亦各欲南麵而王,豈欲為將相終已邪?顧其勢初定,未敢參分而王,且以少長先立武臣為王,以持趙心。今趙地已服,此兩人亦欲分趙而王,時未可耳。今君乃囚趙王,此兩人名為求趙王,實欲燕殺之,此兩人分趙自主。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而責殺王之罪?滅燕易矣!”燕將乃歸趙王,養卒為禦而歸。
既而季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今後逝矣!”徒中懦夫願從者十餘人。
陳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以上蔡人房君蔡賜為上柱國。
葛嬰至東城,立襄強為楚王。聞陳王已立,因殺襄強還報。陳王誅殺葛嬰。
初,大梁人張耳、陳餘相與為刎頸交。秦滅魏,聞二人魏之名流,重賞購求之。張耳、陳餘乃變名姓,俱之陳,為裡監門以自食。裡吏嘗以過笞陳餘,陳餘欲起,張耳躡之,使受笞。吏去,張耳乃引陳餘之桑下,數之曰:“始吾與公言何如?今見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陳餘謝之。陳涉既入陳,張耳、陳餘詣門上謁。陳涉素聞其賢,大喜。陳中豪傑父老請立涉為楚王,涉以問張耳、陳餘。耳、餘對曰:“秦為無道,滅人社稷,殘暴百姓。將軍出萬死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強。如此,則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鹹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懈也。”陳涉不聽,遂自主為王,號“張楚”。
陳王聞周文,陳之賢人也,習兵,乃與之將軍印,使西擊秦。
陳王既遣周章,以秦政之亂,有輕秦之意,不複設備。博士孔鮒諫曰:“臣聞兵法:‘不恃敵之不我攻,恃吾不成攻。’今王恃敵而不自恃,若跌而不振,悔之無及也。”陳王曰:“寡人之軍,先生無累焉。”
張耳、陳餘複說陳王,請奇兵北略趙地。因而陳王以故所善陳人武臣為將軍,邵騷為護軍,以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徇趙。
周文行出兵相稱,車千乘,卒數十萬至戲,軍焉。二世乃大驚,與群臣謀曰:“何如?”少府章邯曰:“盜已至,眾強,今發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免驪山徒、人奴產子,悉發以擊楚軍,大敗之。周文走。
是歲,二世廢衛君角為庶人,衛絕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