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彭寶孫拔檀丘。辛卯,裴邃拔狄城;丙申。又拔甓城,進屯黎漿。壬寅,魏東海太守韋敬欣以司吾城降。定遠將軍曹世宗拔曲陽;甲辰,又拔秦墟,魏守將多棄城走。
梁紀六(起閼逢執徐,儘旃蒙大荒落,凡二年)
魏魏子建招諭南秦諸氐,稍稍降附,遂複六郡十二戍,斬賊帥韓祖香。魏以子建兼尚書,為行台,刺史仍舊,梁、巴、二益、二秦諸州皆受節度。
魏自破六韓拔陵之反,二夏、豳、涼寇盜蜂起。秦州刺史李彥,政刑殘虐,鄙人皆怨。是月,城內薛珍等聚黨突入州門,擒彥,殺之,推其黨莫折大提為帥,大提自稱秦王。魏遣雍州刺史元誌討之。
臣光曰:李崇之表,乃以是銷禍於未萌,製勝於無形。魏肅宗既不能用,及亂生之日,曾無愧謝之言,乃更覺得崇罪。彼不明之君,烏可與謀哉!《詩》雲:“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其是之謂矣。
壬申,加崇使持節、開府儀同三司、北討多數督,命撫軍將軍崔暹、鎮軍將軍廣陽王深皆受崇節度。深,嘉之子也。
上使散騎常侍朱異使於法僧,以宣城太守元略為多數督,與將軍義興陳慶之、胡龍牙、成景俊等將兵應接。
東西部敕勒皆叛魏,附於破六韓拔陵,魏主始思李崇及廣陽王深之言。丙申,下詔:“諸州鎮軍貫非有罪配隸者,皆免為民。”改鎮為州,以懷朔鎮為朔州,更命朔州白雲州。遣兼黃門侍郎酈道元為大使,安撫六鎮。時六鎮已儘叛,道元不果行。
魏西道行台元修義得風疾,不能治軍。壬申,魏以尚書左仆射齊王蕭寶寅為西道行台多數督,帥諸將討莫折念生。
莫折念生遣兵攻涼州,城民趙天安複執刺史以應之。
丙辰,彭寶孫拔魏東莞。壬戌,裴邃攻壽陽之安城,丙寅,馬頭、安城皆降。
河間王琛軍至西硤石,解渦陽圍,複荊山戍。青、冀二州刺史王神念與戰,為琛所敗。冬,十月,戊寅,裴邃、元樹攻魏建陵城,克之。辛巳,拔曲木,掃虜將軍彭寶孫拔琅邪。
淺顯六年乙巳,公元五二五年春,正月,丙午,雍州刺史晉安王綱遣安北長史柳渾破魏南鄉郡;司馬董當門破魏晉城,庚戌,又破馬圈、雕陽二城。
魏朔方胡反,圍夏州刺史源子雍,城中食儘,煮馬皮而食之,眾無二心。子雍欲自出求糧,留其子延伯守統萬,將佐皆曰:“今四方離叛,糧儘援絕,不若父子俱去。”子雍泣曰:“吾世荷國恩,當畢命此城;但無食可守,故欲往東州,為諸君營數月之食,若幸而得之,保全必矣。”乃師孱羸詣東夏州運糧,延伯與將佐哭而送之。子雍行數日,胡帥曹阿各拔邀擊,擒之。子雍潛遣人齎書,敕城中儘力恪守。闔城恐憂,延伯諭之曰:“吾父休咎不成知,方寸焦爛。但受命守城,所為者重,不敢以私害公。諸君幸得此心!”因而眾感其義,莫不奮勵。子雍雖被擒,胡人常以民禮事之,子雍為陳禍福,勸阿各拔降。會阿各拔卒,其弟桑生竟帥其眾隨子雍降。子雍見行台北海王顥,具陳諸賊可滅之狀,顥給子雍兵,令其前驅。時東夏州闔境皆反,地點屯結,子雍轉鬥而前,九旬當中,凡數十戰,遂平東夏州,征稅粟以饋統萬,二夏由是獲全。子雍,懷之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