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彭寶孫拔魏東莞。壬戌,裴邃攻壽陽之安城,丙寅,馬頭、安城皆降。
崔暹違李崇節度,與破六韓拔陵戰於白道,大敗,單騎走還。拔陵併力攻崇,崇力戰不能禦,引還雲中,與之相持。
高祖武天子六
玄月,戊申,成景俊拔魏睢陵。戊午,北兗州刺史趙景悅圍荊山。裴邃帥騎三千襲壽陽,壬戌夜,斬關而入,克其外郭。魏揚州刺史長孫稚禦之,一日九戰,後軍蔡秀成失道不至,邃引兵還。彆將擊魏淮陽,魏使行台酈道元、都督河間王琛救壽陽,安樂王鑒救淮陽。鑒,詮之子也。
魏涼州幢帥於菩提等執刺史宋穎,據州反。
乙巳,武勇將軍李國興攻魏安靜關;辛醜,信威長史楊乾攻武陽關;任寅,攻峴關;皆克之。國興進圍郢州,魏郢州刺史裴詢與蠻酋西郢州刺史田樸特,相表裡以拒之。圍城近百日,魏救兵至,國興引還。詢,駿之孫也。
壬辰,魏以京兆王繼為太師、大將軍,都督西道諸軍以討莫折念生。
胡琛遣其將宿勤明達寂豳、夏、北華三州,壬午,魏遺都督北海王顥帥諸將討之。顥,詳之子也。
上使散騎常侍朱異使於法僧,以宣城太守元略為多數督,與將軍義興陳慶之、胡龍牙、成景俊等將兵應接。
魏自破六韓拔陵之反,二夏、豳、涼寇盜蜂起。秦州刺史李彥,政刑殘虐,鄙人皆怨。是月,城內薛珍等聚黨突入州門,擒彥,殺之,推其黨莫折大提為帥,大提自稱秦王。魏遣雍州刺史元誌討之。
詔征崔暹係廷尉;暹以女妓、故鄉賂元義,卒得不坐。
魏西道行台元修義得風疾,不能治軍。壬申,魏以尚書左仆射齊王蕭寶寅為西道行台多數督,帥諸將討莫折念生。
八月,庚寅,徐州刺史成景俊拔魏童城。
秋,七月,甲寅,魏遣吏部尚書元修義兼尚書仆射,為西道行台,帥諸將討莫折念生。
壬申,加崇使持節、開府儀同三司、北討多數督,命撫軍將軍崔暹、鎮軍將軍廣陽王深皆受崇節度。深,嘉之子也。
初,南秦州豪右楊鬆柏兄弟,數為寇盜,刺史博陵崔遊誘之使降,引為主簿,接以辭色,使說下群氐,既而因宴會儘收斬之,由是所部莫不猜懼。遊聞李彥死,自知不安,欲逃去,未果;城民張長命、韓祖香、孫掩等攻遊,殺之,以城應大提。大提遺其黨卜胡襲高平,克之,殺鎮將赫連略、行台高元榮。大提尋卒,子念生自稱天子,置百官,改元天建。
高平人攻殺卜胡,共迎胡琛。
魏員外散騎侍郎李苗上書曰:“凡食少兵精,利於速戰;糧多卒眾,事件耐久。今隴賊放肆,非有素蓄,雖據兩城,本無德義。其勢在於疾攻,日有降納,遲則情麵離沮,坐待崩潰。夫飆至風舉,逆者求萬一之功;高壁深壘,王師有全製之策。但天下久泰,人不曉兵,奔利不相待,避禍不相顧,將冇法律,士非教習,不思悠長之計,各有輕敵之心。如令隴東不守,沠軍敗散,則兩秦遂強,三輔危弱,國之右臂於斯廢矣。宜勒大將堅壁勿戰,彆命偏裨帥精兵數千出麥積崖以襲厥後,則沠、岐之下,群妖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