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葬文天子於永寧陵,廟號世祖。
琫私說士開曰:“君之寵幸,振古非常。宮車一日晚駕,欲何故克終?”士開因從問計。琫曰:“宜說主上雲:‘文襄、文宣、孝昭之子,俱不得立,今宜令皇太子早踐大位,以定君臣之分。’若事成,中宮、少主必皆德君,此萬全之計也。請君微說主上令粗解,琫當自外上表論之。”士開承諾。
六月,齊遣兼散騎常侍韋道儒來聘。
庚子,齊主如晉陽。
丙午,周主祀南郊。夏,四月,大雩。
庚午,齊改諡文宣天子為景烈天子,廟號威宗。
丙戌,周主行視武功等新城;十仲春,庚申,還長安。
祖琫拜秘書監,加儀同三司,大被親寵,見重二宮。丁醜,齊以賀拔仁為太師,侯莫陳相為太保,馮翊王潤為司徒,趙郡王睿為司空,河南王孝琬為尚書令。戊寅,以瀛州刺史尉粲為太尉,斛律光為大將軍,東安王婁睿為太尉,尚書仆射趙彥深為左仆射。
三月,己卯,以安成王頊為尚書令。
敦恃才負氣,顧其流輩皆為大將軍,敦獨未得,兼以湘州之役,全軍而返,謂宜受賞,翻得除名,對台使出牢騷。晉公護怒,征還,逼令他殺。臨死,謂其子弼曰:“吾誌平江南,今而不果,汝必成吾誌。吾以舌死,汝不成不思。”因引錐刺弼舌出血以誡之。
庚寅,周主如秦州;八月,丙子,還長安。
秋,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丙子,使太宰段韶持節奉天子璽綬,傳位於太子緯。太子即天子位於晉陽宮,大赦,改元天統。又詔以太子妃斛律氏為皇後。因而群公上世祖尊號為太上天子,軍國大事鹹以聞。使黃門侍郎馮子琮、尚書左丞胡長粲教誨少主,出入禁中,專典敷奏。子琮,胡後之妹夫也。
己卯,立皇子伯固為新安王,伯恭為晉安王,伯仁為廬陵王,伯義為江夏王。
上起自艱钜,知民痛苦。性明察儉省,每夜刺閨取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敕傳更簽於殿中者,必投簽於階石之上,令鎗然有聲,曰:“吾雖眠,亦令驚覺。”
十仲春,乙卯,封皇子伯禮為武陵王。
秋,七月,戊寅,周築武功等諸城以置軍士。
是歲,齊賜侍中、中書監元文遙姓高氏,頃之,遷尚書左仆射。
壬戌,齊上皇如晉陽。
周信州蠻冉令賢、向五子王等據巴峽反,攻陷白帝,黨與保持二千餘裡。周遣開府儀同三司元契、趙剛等前後討之,終不克。玄月,詔開府儀同三司陸騰督開府儀同三司王亮、司馬裔討之。
齊河間王孝琬怨在朝,為草人而射之。和士開、祖琫譖之於上皇曰:“草人以擬聖躬也。又,前突厥至幷州,孝琬脫兜鍪抵地,雲:‘我豈老嫗,須著此物!’此言屬大師也。又,魏世謊言:‘河南種穀河北生,白楊樹端金雞鳴。’河南、北者,河間也。孝琬將建金雞大赦耳。”上皇頗惑之。
丙申,齊以吏部尚書尉瑾為右仆射。己亥,周主耕藉田。
周遣小載師杜杲來聘。
辛卯,齊主祀圜丘;癸巳,祫太廟。
上不豫,台閣眾事,並令尚書仆射到仲舉、五兵尚書孔奐共決之。奐,琹之之曾孫也。疾篤,奐、仲舉與司空、尚書令、揚州刺史安成王頊、吏部尚書袁樞、中書舍人劉師知入侍醫藥。樞,君正之子也。太子伯宗荏弱,上憂其不能守位,謂頊曰:“吾欲遵太伯之事。”頊拜伏泣涕,固辭。上又謂仲舉、奐等曰:“今三方鼎立,四海事重,宜須長居。騰欲近則晉成,遠隆殷法,卿等宜遵此意。”孔奐流涕對曰:“陛下禦膳違和,痊複非久。皇太子為鼎盛,聖德日躋。安成王介弟之尊,足為周旦。如有廢立之心,臣等愚,誠不敢聞詔。”上曰:“古之遺直,複見於卿。”乃以奐為太子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