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_第793章 (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符彥卿奏請益兵,癸巳,遣李筠、張永德將兵三千赴之。契丹遊騎時至忻州城下,丙申,彥卿與諸將陳以待之。史彥超將二十騎為前鋒,遇契丹,與戰,李筠引兵繼之,殺契丹二千人。彥超恃勇輕進,去雄師浸遠,眾寡不敵,為契丹所殺,筠僅以身免,周兵死傷甚眾。彥卿退保忻州,尋引兵還晉陽。府州防備使折德扆將州兵來朝。辛醜,複置永安軍於府州,以德扆為節度使。時大出兵夫,東自懷、孟,西及薄、陝,以攻晉陽,不克。會久雨,士卒疲病,及史彥超死,乃議引還。

上謂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寢令不忘。又自唐、晉以來,吳、蜀、幽、並皆阻聲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及《開邊策》各一篇,朕將覽焉。”比部郎中王樸獻策,覺得:“中國之失吳、蜀、幽、並,皆由失道。今必先觀以是失之之原,然後知以是取之之術。其始失之也,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驕民困,奸黨內熾,武夫外橫,因小致大,積微成著。今欲取之,莫若反其所為罷了。夫進賢退不肖,以是收其才也;恩隱誠信,以是結其心也;賞功罰罪,以是儘其力也;去奢節用,以是豐其財也;時使薄斂,以是阜其民也。俟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財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後舉而用之,功無不成矣!彼之人觀我有必取之勢,則知其情狀者願為間諜,知其山川者願為鄉導,民氣既歸,天意必從矣。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唐與吾接境幾二千裡,其勢易擾也。擾之當以無備之處為始,備東則擾西,備西則擾東,彼必馳驅而救之。馳驅之間,能夠知其真假強弱,然後避實擊虛,避強擊弱。未須大肆,且以輕兵擾之。南人懦怯,聞小有警,必悉師以救之。師數動則民疲而財竭,不悉師則我能夠乘虛取之。如此,江北諸州將悉為我有。既得江北,則用彼之民,行我之法,江南亦易取也。得江南則嶺南、巴蜀可傳檄而定。南邊既定,則燕地必望風內附。若其不至,移兵攻之,囊括可平矣。惟河東必死之寇,不成以恩信誘,當以強兵製之。然彼自高平之敗,力竭氣沮,必未能為邊患。宜且覺得後圖,俟天下既平,然後伺間一舉可擒也。今士卒簡練,甲兵有備,群下畏法,諸將效力,期年以後能夠出師,宜自夏秋積蓄實邊矣。”上欣然納之。時群臣多守常苟安,所對少有可取者,惟樸神峻氣勁,有謀能斷,凡所籌劃,皆稱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識。未幾,遷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

帝以大梁城中迫隘,夏,四月,乙卯,詔展外城,先立標幟,俟今冬農隙興板築,東作動則罷之,更俟次年,以漸成之。且令自今葬埋皆出所標七裡以外,其標內俟縣官分畫街衢、倉場、營廨以外,聽民隨便築室。

帝常憤廣明以來中國日蹙,及高平既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會秦州民夷有詣大梁獻策請規複古疆者,帝納其言。

三月,辛未,以李晏口為靜安軍。

蜀夔恭孝王仁毅卒。

壬寅,西師與蜀李廷珪等戰於威武城東,倒黴,排陳使濮州刺史胡立等為蜀所擒。丁未,蜀主遣間使如北漢及唐,欲與之俱出兵以製周,北漢主、唐主皆許之。

蜀趙季劄至德陽,聞周師出境,懼不敢進,上書求解邊任還奏事,先遣輜重及妓妾西歸。丁亥,單騎馳入成都,眾覺得奔敗,莫不震恐。蜀主問以機事,皆不能對。蜀主怒,係之禦史台,甲午,斬之於崇禮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